正文 第1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2 / 2)

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準備後,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發表著名的“七大恨”誓詞,曆數明王朝對女真的七大罪狀,既表達了女真人對明王朝民族壓迫政策的憤慨之情,又找到對明王朝動武的政治借口。次日,努爾哈赤即率步騎2萬攻打明王朝部隊。後金兵臨撫順城下,明守將李永芳畏敵,開城投降。四月二十一日,後金軍擊敗明王朝部隊總兵張承蔭部的1萬援軍。五月,攻克明的撫安堡、花包衝堡、三岔兒堡等大小堡十一個。七月,後金軍攻入鴉鶻關,攻占清河堡。到這個時候明王朝撫順以東所有軍事堡壘都被後金攻占。

明守將李永芳開城投降後金兵

明王朝在遼東軍事失利後,決定調遣更多的部隊來教訓這些叛國的女真人,企圖一舉消滅建立不久而勢力日盛的後金政權。明王朝任命楊鎬擔任遼東經略,調集各路部隊,儲藏軍事物資,積極進行戰爭準備。

1619年,明王朝的各路部隊共約24萬人在遼沈集合。經略楊鎬製定了作戰方案,即兵分四路,分進合擊,直搗後金政治中心赫圖阿拉,一舉圍殲後金軍。具體部署是:杜鬆總兵為主力,出撫順關,從西南進攻;馬林總兵合葉赫兵,出靖安堡攻其北;李如柏總兵經過清河堡,鴉鶻關,從南麵進攻;總兵劉廷會合朝鮮兵,出寬甸攻其東;總兵秉忠率一部駐遼陽,作為機動;總兵李光榮率軍駐廣寧保障後方交通。楊鎬本人則坐鎮沈陽,居中指揮,限令四路明王朝部隊於三月初二會攻赫圖阿拉。但是明王朝部隊出動之前,會師的日期已經被知道了,所以後金能夠有時間來應付這種情況。

當時,後金的所有部隊人數不過6萬多人,同明王朝部隊人數相比,處於劣勢。明王朝部隊東、南、北三路道路險遠,不能即至,遂決定采取“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個擊破的作戰方針。他把6萬八旗兵集結於赫圖阿拉附近,準備首先打擊突出前部的西路杜鬆的部隊。

三月初一,東路劉延的部隊正由寬甸向西前進;北路馬林軍由開原出發,葉赫軍尚未行動;南路李如柏雖已由清河堡出發,但行動遲緩;隻有西路主力杜鬆部“違期先時出口”,進至薩爾滸。杜鬆分兵為二,以主力在薩爾滸紮營駐守,自率萬人攻打吉林崖,但未攻克。努爾哈赤針對杜鬆分兵的情況,派遣大貝勒代善等率兩旗兵力增援吉林崖,截擊杜鬆,使杜鬆兩部不能互援;自己親率六旗兵力進攻薩爾滸的杜鬆軍主力。經過激烈的戰鬥,薩爾滸的明王朝部隊被擊潰,死傷非常慘重。而後,努爾哈赤又派出部隊與代善會合,擊破進攻吉林崖的杜鬆部隊的另一個分支。杜鬆在作戰中不幸陣亡,明王朝的主力西路部隊被全殲。

努爾哈赤親自率軍進攻杜鬆軍主力

第二天,努爾哈赤又派出部隊攻擊到達尚間崖的明王朝北路馬林的部隊。當時馬林已知杜鬆戰亡,遂在尚間崖一帶就地駐紮防禦。後金軍隊向馬林軍發起猛烈的進攻,奪占尚間崖。北路明王朝部隊主將馬林僅以身免,逃回開原。至此北路明王朝部隊也宣布失敗。

擊敗馬林的部隊以後,後金的部隊馬上南下,迎擊明王朝東路的劉廷部隊。劉廷治軍向來以嚴整著稱,行則成陣,止則成營,炮車火器齊備,裝備精良。努爾哈赤根據劉廷軍的這一特點,采取誘敵速進、設伏聚殲的打法,力求全殲劉廷軍。當時,劉廷軍不知西路、北路已經失利,正向距赫圖阿拉50裏的阿不達裏岡行進。努爾哈赤自率4000兵守城,派遣主力在阿不達裏岡設下埋伏,另以少數兵卒冒充明王朝部隊,持著杜鬆令箭,詐稱杜鬆已逼近赫圖阿拉,要劉廷速進,與杜鬆會師攻城。劉廷中計,下令輕裝急進,當行進到阿不達裏岡時,遭到後金軍的伏擊,劉廷的部隊最終慘敗,劉廷自己也在戰鬥中陣亡。努爾哈赤乘這個機會還招降了與劉廷一起作戰的朝鮮部隊。

坐鎮沈陽的楊鎬,還有一支機動部隊,但對戰鬥中的四路明王朝部隊,卻沒有進行任何支援。等到三路部隊都失敗後,他才慌忙急叫南路李如柏軍撤退。李如柏的部隊在回來的途上,為小股後金哨探所騷擾,軍士驚恐四處逃奔,自相踩踏,死傷千餘人,最後總算是逃脫了被後金軍聚殲的悲慘命運。最後,薩爾滸之戰落以後金的全勝利而告終。

薩爾滸之戰,是明王朝同後金的關鍵性一戰。後金部隊隻用很少的部隊,在5天時間,連破三路明王朝部隊,殲滅明王朝部隊十幾萬人,繳獲大量的駝馬、甲杖和跑車等軍用物資,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努爾哈赤此戰的勝利,不但使後金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為日後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明王朝部隊自從這次戰鬥後,兵力上已經捉襟見肘,同時也沒有後金那樣強大的騎兵機動部隊,所以遼東成為後金部隊的圍獵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