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崔杼與慶封的垮台(3 / 3)

慶氏當國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對此慶舍是有戒備之心的。他到太公廟後,馬上命令甲士將太公廟團團圍住。並讓盧蒲癸與王何兩人手執短戈,追隨自己的左右。慶舍的布置固然很嚴密,但是百密一疏。他並沒有想到,他最信任的盧和王二人恰恰是這場陰謀的主角。

盧蒲癸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身後有欒、高、陳和鮑四大家族的支持。

要順利刺殺慶舍,必須要支開太公廟外的甲士。陳氏和鮑氏兩家特地準備了一個馬戲表演,又弄了些酒來,給外麵的這些甲士喝。這些甲士邊喝酒,邊看馬戲表演,不時爆出喝彩聲。這酒一喝、戲一看,這些兵士們覺得拉著馬匹又穿著皮甲挺累的,索性係馬解甲,圖個快活。就在這個時候,欒、高、陳和鮑四大家族的家兵們,偷偷地把這些甲士卸下的皮甲偷走,穿在了自己的身上。高氏家族的子尾見發難的時機成熟了,便用木頭在門上敲了三下。這是與盧蒲癸約定好的信號,表示外邊的情況控製住了,你們可以在裏麵動手了。

盧蒲癸一聽到暗號,馬上操起短戈,朝慶舍背後捅進去。隻聽得一聲慘號,一股鮮血噴湧而出。慶舍還沒來得及反應,本能地轉過身去。隻見亮光一閃,又一把戈劃出一道弧線。然後就覺得左臂一陣巨疼,“啊——”又是一聲慘叫,右手捂住左肩。但左手臂已經被斬斷,掉在地上,血不斷地從左肩滴下來。

這個慶舍,也是一個勇士,他一臉疑惑與茫然地望著盧和王二人。雖身負重傷,但並沒有趴下。他還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可是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就是這些家夥要叛亂了。他來不及細想其中的原因,右手按住左臂的傷口忍著劇痛,“噌”地一聲跳上案台。這時太公廟外的四大家族已經發難,製服慶舍的甲士一窩蜂地衝進廟內。

您還別說,這慶舍還是有些能耐的。隻見他抓起案台上的青銅祭器,往亂軍叢中一扔,砸死了幾個人。然後又往上一竄,抓住屋上的椽木。但他隻剩下一隻手了,搖來晃去的,廟裏的橫梁都“嘎嘎”作響。左臂的傷口處鮮血直流,在地上聚為一灘血窪。雖然他吊得很高,亂兵夠不著。可是很快由於失血過多,支撐不住了,“撲通”掉了下來,死了。

在太公廟祭祀的還有齊景公,他被嚇壞了。

這一年是齊景公三年,他當了三年傀儡。先是受製於崔氏,後又受製於慶氏。在太公廟發生血光四濺的一幕,把齊景公看得是魂飛魄散。慶舍一死,盧蒲癸與四大家族掌控了局麵。並向齊景公解釋這樣做是為了消除權臣勢力,恢複國君的尊嚴與權力。

慶舍之死並不意味著政變已經成功。

慶舍隻是全權代理父親慶封在朝中的權力,慶封才是最關鍵的人物。當太公廟政變爆發時,慶封剛從萊地打獵回來,他的車隊正在返回國都的途中。當他聽到兒子慶舍被亂兵所殺,勃然大怒,馬上殺向國都。先是在西門發動進攻,未能攻克,便轉而攻打北門。在慶封的嚴令下,他的士兵終於攻破北門,殺入城內。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存亡之戰。

慶封的軍隊殺入都城,聲勢浩大。並且節節進逼,一直打到齊景公的內宮。如果內宮被攻破,參加政變的所有人將遭到殘酷的鎮壓。在這種危急關頭,隻能背水一戰,一決雌雄。齊景公的宮中衛兵,欒、高、陳和鮑四大家族的軍隊,以及盧蒲癸等豪傑義士精誠團結,頑強頂住壓力,終於挫敗了慶封的進攻。

慶封不甘心失敗,又向四大家族下戰書,要求決一死戰。但是四大家族對他的挑戰置之不理,堅守不出。很快慶封就陷入被動的局麵,因為他攻打齊景公。這叫以下犯上,是造反。他幾乎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眾叛親離。想要奪回大權,希望太渺茫了。唉,看來在齊國是混不下去了。他選擇了出走,跑到魯國去避難。

齊國政府照會魯國政府,不得收留逆黨分子慶封。魯國不敢得罪齊國,慶封一看不對頭,又向南跑逃到了吳國。

吳王餘祭收留慶封了,而且給了他一大片土地。據一些史料分析,吳國收留慶封,主要是通過他搜集各國的情報資料。慶封的族人陸續從齊國逃到了吳國,慶封這個人搞權謀有一套,搞錢財也有一套。他居然很快又發達了,積累的財富甚至超過了以前。有人就感慨道:“老天爺大概是要讓壞人先富起來吧,慶封又暴發了。”

這就是慶封的能耐,除了打獵、喝酒和泡女人外,他還能搞錢。很多年後,慶封死於楚國人之手,這件事等後文再述。

慶封集團的垮台,誰成了最大的受益人呢?

是齊景公嗎?不是,這個傀儡國君,還得繼續當傀儡。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參與政變的四大家族,即欒、高、陳和鮑四個家族。齊國的大權從慶氏手中轉移到四大家族手中,而為政變立下殊功的盧蒲癸,已完成為齊莊公複仇的心願,也不願染指權力。他逐漸從政壇淡出,但卻是真正的英雄。

齊國政府開始對崔和慶兩個獨裁者進行秋後算賬,慶封的親信盧蒲嫳被放逐到北燕;殺害齊莊公的主凶崔杼雖然已經死了,屍體仍然被挖出來,戮屍示眾。

崔氏與慶氏兩大集團的垮台是齊國內部權力鬥爭的一個縮影,這種內部鬥爭還沒有結束,四大家族聯合執政後一場新的矛盾又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