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崔杼與慶封的垮台(2 / 3)

曆史的真相,應該是盧蒲嫳送崔杼回家後把他絞死,然後製造了懸梁自盡的假象。

另一個間接的證據是,崔杼的小兒子崔明在黑夜的掩護下逃到墓地,第二天逃往魯國。崔明既沒有參與動亂,又是崔氏的繼承人,為什麼要逃跑呢?理由隻有一個,慶封要鏟除他。這也證明崔杼之死,並不是懸梁自盡這麼簡單。

不管事實是否如此,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即慶封當國,“當國”就是執掌國政。

慶封這個人,荒淫無度,比起崔杼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有三大癖好,第一,打獵;第二,飲酒;第三,女人。

自從他當國之後,哪有時間處理政務呢。索性交給兒子慶舍去打理,自己帶著妻妾,跑到親信盧蒲嫳家中住。慶封與盧蒲嫳大搞換妻遊戲,慶封搞盧蒲嫳的老婆;盧蒲嫳搞慶封的老婆。搞得不亦樂乎,其他時間則飲酒作樂。

盧蒲嫳的家很快成了齊國的另一個議政中心,大大小小的官員都跑到這裏來拜見慶封。慶封的傲慢顯然激怒了一些有頭有臉的家族,反對的勢力總會像小溪流向江河一樣彙集力量。高氏家族的子尾、欒氏家族的子雅、陳氏家族的陳無宇和鮑氏家族的鮑國,先後成為慶封集團的勁敵。

但是要整垮獨裁者慶封還需要有一個人穿針引線。

所幸的是,這個人很快出現了。

他叫“盧蒲癸”,曾是齊莊公的親信。崔杼弑君後,大肆捕殺莊公的黨羽。盧蒲癸僥幸逃跑,奔往晉國。慶封整垮崔杼後,大權獨攬。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義,他把弑君的罪名統統推到崔杼頭上。並宣布大赦被崔杼迫害而逃亡國外的政敵,允許他們返回國內,就這樣盧蒲癸回到齊國。

盧蒲癸是個意誌堅定且胸懷大誌的豪傑誌士,多年來,他最大的心願便是為齊莊公複仇。如今崔杼死了,他便把矛頭對準慶封,因為當年弑君案中慶封是幫凶。可是慶封的權力太大了,是個獨裁者,要鏟除他並不是容易的事。

怎麼辦呢?

他決心先潛伏進慶封集團內部,由於慶封一心想著玩女人,早已把政事都交給兒子慶舍。慶舍實質上也成為齊國的實際執政者,盧蒲癸便想方設法贏得慶舍的信任。

盧蒲癸是逃亡人士中的佼佼者,又曾是齊莊公的親信。慶舍對他的到來很歡迎,不僅授予官職,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其實慶氏與盧蒲氏本是同宗,都是從薑姓中分出來的,慶氏與盧蒲氏通婚有違“同姓不婚”的傳統。但兩人各有自己的算盤,慶舍想拉攏盧蒲癸為其效力;盧蒲癸則想通過婚姻,達到潛伏在敵人身旁的目的。

慶舍成了盧蒲癸的嶽父,盧蒲癸乘機向他建議允許流亡在外的王何返回國內。慶舍沒有絲毫懷疑,同意了。王何是盧蒲癸的好朋友,也是齊莊公的親信。兩人懷著同一目的,即幹掉慶氏家族,為齊莊公報仇。王何回國後,在盧蒲癸的推薦下,也潛伏在慶舍身旁。自作聰明的慶舍自以為得到了兩個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其實巨大的危險正向他逼近。

為了幹掉慶氏,盧蒲癸與王何積極聯絡欒、高、陳和鮑四大家族,秘密碰頭,約定在這一年(公元前545年)冬季的一次祭禮大典中向慶氏發難。

雖然盧蒲癸與王何的行動很是詭秘,但有些事總瞞不過自己的老婆。

盧蒲癸的妻子是慶舍的女兒,她被稱為“盧蒲薑”。盧蒲薑對丈夫的異常行為有所發覺,就問丈夫:“你是不是在策劃什麼事情,如果你不告訴我,這事情準辦不成。”盧蒲癸也不知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也許是擔心瞞著妻子,妻子一怒之下去向慶舍告密,那這事就完蛋了。索性將計劃全盤托出,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

盧蒲薑聽了之後大驚失色,她遇到了當年鄭國雍姬的困境。雍姬的舊事過去了一百多年,當然她不一定知道。當年鄭厲公想殺祭仲,雍姬在父親與丈夫之間做了艱難的抉擇。最後保全了父親,出賣了丈夫。盧蒲薑對丈夫說:“我父親是個剛愎自用的人,如果沒有人勸他,他不會出來,就讓我去勸勸他吧。”

說實話,盧蒲癸冒了天大的風險。如果妻子把整個計劃泄密,那麼不僅他與王何兩人死無葬身之地,而且齊國欒、高、陳和鮑四大家族全部會受到牽連。現在這些人的命,都捏在妻子一人的手中。

究竟盧蒲薑會不會出賣他呢?盧蒲癸心裏也沒有底,隻有冒險一試了。

十一月初七,齊國有一個重要的祭祀活動,就是太公廟的嚐祭。慶封基本不理朝政,他跑到萊地(以前的萊國)打獵了。慶舍作為全權代理人,理應出席這次重大的祭祀。這時,盧蒲薑前來見她的父親,對他說:“您還是別去了,有人想趁機對你下手。”

盧蒲薑采取了一種非常中立的說法,誰想造反,是自己的丈夫,但她不能出賣丈夫;否則有失婦道。現在她知道這件事了,她不能不提醒父親;否則有失孝道。慶舍這個人現在是齊國實際的統治者,他聽女兒這麼一說,不禁笑道:“誰敢這樣做,那不是找死嗎?”不聽女兒的勸告,命人備車,準備前往太公廟。

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盧蒲薑長歎一聲。父親與丈夫,必定有一個要死。至於最後是什麼樣的結果,對她來說都是鑽心之疼,因為這就是政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