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體位與休息急性關節炎期應絕對臥床休息,至關節痛緩解72小時後方可恢複活動。此期間應抬高患肢,避免受累關節負重。也可在病床上安放支架支托蓋被,減少患部受壓。
(2) 局部護理手、腕或肘關節受累時,可用夾板固定製動以減輕疼痛,予25%硫酸鎂濕敷受累關節,消除關節腫脹和疼痛。保持局部皮膚潰瘍處清潔,避免發生感染。
(3) 飲食護理① 限製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動物內髒、蝦類、蛤蟹、肉類、菠菜、黃豆、扁豆等;② 限製熱量在每日5020~6276 kJ,蛋白質控製在1 g/(kg·d),糖類占總熱量的50%~60%;③ 多吃堿性食品,如牛奶、雞蛋、馬鈴薯、各類蔬菜、柑橘類水果;④ 多飲水,每日至少2000ml,多排尿,每日尿量>2000 ml,使尿液的pH在7.0或以上,減少尿酸鹽結晶的沉積;⑤ 飲食清淡,鈉鹽限製在每日2~5 g以內。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嚴禁飲酒。
(4) 病情觀察① 觀察關節疼痛的部位、性質、間隔時間,觀察有無午夜劇痛而驚醒等;② 觀察患者受累關節紅、腫、熱、痛的變化(皮膚顏色、溫度、腫脹程度)和功能障礙;③ 有無過度疲勞、緊張、寒冷、飲酒、飽餐、腳扭傷等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的因素;④ 有無痛風石的體征,結石的部位,有無破潰等;⑤ 觀察患者有無發熱;⑥ 監測血尿酸、尿尿酸的變化。
(5) 用藥護理① 口服秋水仙堿常有惡心、嘔吐、水樣腹瀉等胃腸道反應,若患者一開始用藥即出現較重胃腸道反應,可采取靜脈用藥;靜脈用藥可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肝損害、骨髓抑製、DIC、脫發、腎衰竭、癲癇樣發作等,甚至死亡,需慎重應用;靜脈使用秋水仙堿如出現外漏可致組織壞死。② 使用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馬隆者,可有皮疹、發熱、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用藥期間應指導患者多飲水、口服碳酸氫鈉等堿性藥。③ NSAID應在餐後服用以減少胃腸道刺激,並觀察有無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或出血發生。④ 使用別嘌呤醇時除有皮疹、發熱、胃腸道反應外,還可能有肝損害、骨髓抑製等,腎功能不全者藥量宜減半。⑤ 使用糖皮質激素時要觀察療效,並注意有無血糖、血壓增高、消化道潰瘍或出血,以及是否出現“反跳”現象,若同時口服秋水仙堿,可防止症狀“反跳”。
2.有失用綜合征的危險與關節疼痛、畸形引起功能障礙有關。
(1) 觀察患者關節病變的部位、有無關節畸形以及關節活動受限的程度。
(2) 疾病活動期應臥床休息,限製受累關節的活動,保持關節功能位;症狀緩解後,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必要時提供輔助工具。
(3) 加強關節功能鍛煉,如手部抓握、提舉、肢體屈伸等,同時配合按摩等物理治療,防止關節僵硬。
(4) 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或停藥。
(5) 患者常表現情緒低落、憂慮、孤獨,護士應向其宣教痛風的有關知識,講解飲食與疾病的關係,並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指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預後】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腎功能損害及關節畸形者經積極有效治療可維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急性關節炎的發作常引起較大痛苦;若病情反複發作可導致關節僵硬、畸形、腎結石和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