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 痛風(2 / 3)

5.高尿酸血症與代謝綜合征高尿酸血症常伴有以肥胖、原發性高血壓、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胰島素血症為特征的代謝綜合征表現。

【輔助檢查】

1.尿酸測定正常男性血尿酸為150~380μmol/L,女性為100~300μmol/L,更年期後女性接近男性。血尿酸常有較大波動,需反複監測。限製嘌呤飲食5日後,24小時尿尿酸高於3.57 mmol,提示尿酸生成增多。

2.滑囊液或痛風石內容物檢查在偏振光顯微鏡下,滑囊液內可見白細胞內有雙折光現象的針形尿酸鹽結晶。

3.其他檢查X線檢查、關節鏡等有助於發現骨、關節的相關病變或尿酸性尿路結石影。

【診斷要點】男性或絕經後婦女血尿酸>420 μmol/L,絕經前女性血尿酸>350μmol/L則可確定為高尿酸血症。中老年男性如出現特征性關節炎表現、尿路結石或腎絞痛發作,伴有高尿酸血症應考慮痛風。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關節腔積液或痛風石檢測證實為尿酸鹽結晶可明確診斷。急性期診斷困難者,秋水仙堿試驗性治療有診斷意義。需與繼發性高尿酸血症及關節炎、腎石病相鑒別。

【治療要點】原發性痛風目前尚無有效根治辦法,本病防治目的:① 控製高尿酸血症,預防尿酸鹽沉積;② 迅速終止急性關節炎發作;③ 防止尿酸結石形成和腎功能損害。

1.一般治療① 控製總熱量攝入;② 限製嘌呤食物,嚴禁煙酒;③ 適當運動,防止超重和肥胖;④ 多飲水,增加尿酸的排泄,避免使用抑製尿酸排泄的藥物;⑤ 避免各種誘發因素,並積極治療相關疾病。

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的治療

(1) 秋水仙堿為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特效藥,一般服藥後6~12小時症狀減輕,24~48小時內90%的患者症狀緩解。

(2) 非甾體消炎藥(NSAID)常用藥物有吲哚美辛、雙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賽來昔布、羅非昔布等,效果不如秋水仙堿,但較溫和,發作超過48小時也可應用,症狀消退後逐漸減量。

(3) 糖皮質激素上述兩類藥物無效或禁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一般盡量不用,因停藥後容易出現症狀“反跳”。

3.發作間歇期和慢性期治療目的是使血尿酸維持正常水平。

(1) 促進尿酸排泄藥常用有丙磺舒、苯溴馬隆。用藥期間要多飲水,服碳酸氫鈉每日3~6g。

(2) 抑製尿酸合成藥目前僅有別嘌呤醇。

(3) 其他保護腎功能,較大痛風石或經皮潰破者可手術剔除。

4.繼發性痛風的治療除治療原發病外,治療原則同前述。

5.無症狀高尿酸血症的治療積極尋找及處理病因和相關因素,如利尿藥的應用、體重增加、飲酒、高血壓、血脂異常等。

【護理診斷/問題及護理措施】

1.疼痛:關節痛與尿酸鹽結晶在關節沉積引起炎性反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