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的護理評估要點。
2.熟悉內分泌係統的反饋機製。
3.了解內分泌係統組成、激素的作用機製,及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的病因、種類。
內分泌係統(endocrine system)是機體的重要調節係統。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界環境並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人體必須依賴內分泌係統與神經、免疫係統的相互配合和調控,使各器官係統的活動協調一致。內分泌係統通過激素的作用輔助神經係統將信息傳遞到全身各細胞組織,發揮其對細胞的生物作用。
新陳代謝是人體基礎的生命活動,由內分泌等係統所調控,為個體的生存、勞動、生長、發育、生殖和維持內環境穩定提供物質和能量。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任一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引起代謝性疾病。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主要包括內分泌疾病、代謝疾病及營養疾病,它們關係密切、相互影響,有時同時並存。
一、內分泌係統的結構、功能及病因
(一) 內分泌係統的組成、功能及調節
1.內分泌係統的組成內分泌係統由內分泌腺和分布於心血管、胃腸、腎、脂肪組織、腦(尤其是下丘腦)的內分泌組織和細胞組成。人體內分泌腺主要包括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性腺、胰島,可分泌相應激素,完成各種生理過程。下丘腦可分泌多種神經調節肽,調節腺垂體促激素的合成與分泌。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還分泌血管加壓素與催產素,貯存於神經垂體,調節機體的水鹽代謝及分娩過程。
2.激素及其作用機製
(1) 激素的概念和分類激素是由內分泌腺或散在內分泌細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質,是細胞與細胞之間信息傳遞的化學媒介,對機體的生理過程起重要調節作用。根據化學結構,激素分為四類:肽類激素(胰島素、降鈣素、甲狀旁腺激素等)、氨基酸類激素(甲狀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等)、胺類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類固醇激素(皮質醇、醛固酮、性激素等)。
內分泌腺及組織激素
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生長素釋放激素(GHRH)、生長素釋放抑製激素(生長抑素,GHRIH)、催乳素釋放因子(PRF)、催乳素釋放抑製因子(PIF)、促黑素細胞激素釋放因子(MRF)、促黑素細胞激素釋放抑製因子(MIF)、血管加壓素(VP)、催產素(OXT)。
(2) 激素的作用機製肽類激素、胺類激素、細胞因子等經血液循環運送到遠距離的靶組織、靶細胞,或經細胞外液擴散至鄰近細胞,與細胞膜受體結合發揮生物學作用;類固醇激素、甲狀腺激素、1,25(OH)2D3等為作用於細胞核內受體的激素,由細胞分泌後在局部擴散,又返回於自身發揮作用,或不出細胞、直接運送至細胞核影響基因表達,而實現其生物學作用。
3.內分泌係統的調節
(1) 神經係統與內分泌係統的相互調節內分泌係統直接受下丘腦控製,下丘腦具有神經內分泌細胞的功能,可合成、釋放促進激素和抑製激素,調節腺垂體各種激素的合成與分泌。下丘腦是聯係神經係統與內分泌係統的樞紐,也受中樞神經係統其他部位的調整。
內分泌係統對中樞神經係統包括下丘腦有直接調節其功能的作用,一種激素可作用於多個部位,多種激素也可作用於同一組織,而發揮不同的作用。
(2) 內分泌係統的反饋調節下丘腦、垂體、靶腺之間存在反饋調節,包括負反饋和正反饋,其中主要為負反饋。如垂體激素可通過血液、腦脊液或垂體門脈係統的逆向血流與擴散作用,反饋作用於下丘腦;靶腺(甲狀腺、腎上腺、性腺)激素可反饋作用於垂體、下丘腦。反饋調節是內分泌腺體的主要調節機製,使相距較遠的腺體之間相互聯係、配合,以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並克服各種病理狀態。
(3) 免疫係統和內分泌功能內分泌、免疫和神經三個係統之間可通過相同的肽類激素和共同的受體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調節環路。神經內分泌係統對機體免疫係統有調節作用。如下丘腦分泌的CRH不僅作用於腦垂體細胞,調節ACTH的分泌,也作用於免疫細胞,影響免疫功能。
免疫係統在接受神經內分泌係統調節的同時,亦有反向調節作用。如近年發現,神經內分泌細胞膜上有免疫反應產物如白細胞介素、胸腺肽等細胞因子的受體,說明免疫係統通過細胞因子對神經內分泌係統的功能發生影響。另外,許多內分泌疾病的病因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並且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