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病毒性心肌炎(2 / 2)

3.抗病毒治療在心肌炎急性期,抗病毒是治療的關鍵,應早期應用抗病毒藥物。① 利巴韋林:是人工合成的核苷類似物,具有廣譜抗RNA和DNA病毒的作用;② 幹擾素:具有廣譜抗病毒能力,且對免疫細胞有調節作用,可抑製病毒在心肌內複製,縮短病程,促進恢複;③ 黃芪、牛磺酸、輔酶Q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抗病毒、調節免疫和改善心功能等作用。

【護理診斷/問題及護理措施】

1.活動無耐力與心肌受損、並發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關。

(1) 休息與活動向患者解釋急性期臥床休息可減輕心髒負荷,減少心肌耗氧,有利於心功能的恢複,防止病情加重或轉為慢性病程。無並發症者急性期應臥床休息1個月;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應臥床休息3個月以上,直至症狀消失、血液學指標等恢複正常後方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保持環境幹淨,限製探視,減少不必要的幹擾,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2) 活動中監測病情穩定後,與患者及家屬一起製訂並實施每日活動計劃,嚴密監測活動時心率、心律、血壓的變化,若活動後出現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應停止活動,以此作為限製最大活動量的依據。

2.潛在並發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對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期應嚴密心電監護直至病情平穩。注意心率、心律、心電圖變化,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皮膚黏膜顏色、尿量,注意有無呼吸困難、咳嗽、頸靜脈怒張、水腫、肺部濕性囉音、奔馬律等表現。同時準備好搶救儀器及藥物,一旦發生嚴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立即配合急救處理。

3.焦慮與擔心疾病影響學習、工作及日常生活,擔心疾病預後有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青壯年占一定比例,病情常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從而易產生焦急、煩躁等情緒。應向患者說明本病的演變過程及預後,使患者安心休養。告訴患者體力恢複需要一段時間,不要急於求成,當活動耐力有所增加時,應及時給予鼓勵。對不願活動或害怕活動的患者,應給予心理疏導,督促患者完成耐力範圍內的活動量。也可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為患者提供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氛圍,激發患者活動的興趣。

4.知識缺乏缺乏配合治療等方麵知識。告訴患者應合理休息,加強營養,適當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急性心肌炎患者出院後還要繼續休息,避免勞累。3~6個月後可適當恢複部分或全部輕體力活動。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飲食,尤其是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戒煙酒及刺激性食物。鼓勵患者適當鍛煉身體以增強抵抗力。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誘發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教會患者及家屬如何測脈搏,發現異常隨時就診。堅持藥物治療,定期隨訪。

【預後】絕大多數患者經適當治療後能痊愈,部分患者心律失常尤其是各型期前收縮持續存在,並易在感冒、勞累後增多,如無不適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幹預。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死亡。10%~20%的患者經過數周或數月治療後病情可趨穩定,但可能遺留有一定程度的心髒擴大、心功能減退、心電圖異常、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等,經久不愈,形成慢性心肌炎,一小部分患者最後發展為擴張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