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病毒性心肌炎(1 / 2)

1.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要點。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護理診斷及相關護理措施。

3.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機製及輔助檢查。

病毒性心肌炎指由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異性間質性炎症為主要病變。病毒性心肌炎包括無症狀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彌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

【病因及發病機製】很多種病毒都有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較常見,尤其是柯薩奇B組病毒,引起的感染占30%~50%,是最常見的感染病毒。此外,流感、風疹、單純皰疹、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也可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機製包括病毒直接作用對心肌的損害;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以及多種細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導的心肌損害和微血管損傷。這些變化均可損害心髒的結構和功能。典型病變是心肌間質增生、水腫及充血,內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等。

【臨床特點】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取決於病變的廣泛程度和嚴重性,輕者可無明顯症狀,重者可致猝死。

1.症狀

(1) 病毒感染症狀約50%的患者在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驅症狀,如發熱、全身倦怠等“感冒”樣症狀或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2) 心髒受累症狀患者常出現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乏力等表現。嚴重者甚至出現阿斯綜合征、心源性休克、猝死。

2.主要體征可見與發熱程度不平行的心動過速,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心尖部第一心音減弱,可出現第三心音或雜音。可有肺部囉音、頸靜脈怒張、肝大、心髒擴大、下肢水腫等心力衰竭體征。

病毒性心肌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病程各階段在時間的劃分上比較困難,一般急性期約為3個月,3個月至1年為恢複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

【輔助檢查】

1.血液生化及心肌損傷標誌物檢查血細胞沉降率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動期心肌肌酸激酶、心肌肌鈣蛋白增高。

2.病原學檢查血清柯薩奇病毒IgM抗體滴度明顯增高、外周血腸道病毒核酸陽性或肝炎病毒血清學檢查陽性,心內膜心肌活檢有助於病原學診斷。

3. X線檢查可見心影擴大或正常。

4.心電圖對心肌炎診斷的敏感性高,但特異性差。以STT段改變及多種心律失常,尤其是竇性心動過速及一度房室傳導阻滯較為常見,嚴重者可出現病理性Q波、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甚至室速或室顫。

【診斷要點】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診斷主要依據前驅病毒感染史、心髒受累症狀、心肌損傷表現及病原學檢查結果等綜合分析,排除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其他疾病而做出診斷。本病的確診有賴於病毒抗原、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的檢出。

若患者有阿斯綜合征發作、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伴低血壓等在內的一項或多項表現,可診斷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若僅在病毒感染後3周內出現少數期前收縮或輕度T波改變,不宜輕易診斷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治療要點】

1.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補充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清淡食物,進行對症和支持療法,通常在數周內症狀即可消失而痊愈。

2.對症治療心力衰竭者給予利尿劑和ACEI等;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或有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可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可考慮使用臨時性心髒起搏器。目前不主張早期使用糖皮質激素,但對有房室傳導阻滯、難治性心力衰竭等重症患者或考慮自身免疫的情況下可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