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迅速降低血壓選擇適宜有效的降壓藥物,迅速建立靜脈通路,便於調整給藥劑量,同時應經常不斷測量血壓或無創性血壓監測,並盡早開始口服降壓藥物治療。
(2) 控製性降壓高血壓急症時短時間內血壓急驟下降,有可能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明顯減少,應采取逐步控製性降壓,如果降壓後發現有重要器官的缺血表現,血壓降低幅度應更小些。在隨後的1~2周內,再將血壓逐步降到正常水平。
(3) 合理選擇藥物常用藥物有:① 硝普鈉:往往是首選藥物,開始以10~25 μg/min速率靜脈點滴,根據血壓情況遵醫囑調節滴速;② 硝酸甘油:開始以5~10 μg/min速率靜脈滴注,可逐漸增至20~50 μg/min速率靜脈滴注;③ 地西泮:煩躁、抽搐者可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④ 甘露醇、呋塞米:應用於高血壓腦病者,以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
【護理診斷/問題及護理措施】
1.疼痛:頭痛與血壓升高有關。
(1) 減少誘發或加重頭痛的因素
1) 向患者解釋頭痛主要與血壓有關,血壓恢複正常且平穩後頭痛症狀可減輕或消失。
2) 為患者提供安靜、溫暖、舒適的環境,盡量減少探視。
3) 護理人員操作應相對集中,動作輕巧,防止過多幹擾患者。頭痛時囑患者臥床休息,抬高床頭,改變體位的動作要慢。
4) 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休息與工作,放慢生活節奏;避免勞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環境嘈雜等不良因素。
(2) 指導患者使用放鬆技術如心理訓練、音樂療法、深呼吸等。
(3) 用藥護理遵醫囑應用降壓藥物治療,測量血壓的變化以判斷療效,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如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有頭痛、麵色潮紅、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地爾硫可致負性肌力和心動過緩。
2.有受傷的危險與頭暈、視力模糊、意識改變或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有關。
(1) 避免受傷定時測量患者血壓並做好記錄。患者有頭暈、眼花、耳鳴、視力模糊等症狀時,應囑患者臥床休息,上廁所或外出時有人陪伴,若頭暈嚴重,應協助在床上大小便。伴惡心、嘔吐的患者,應將痰盂放在患者伸手可及處,呼叫器也應放在患者手邊,防止取物時跌倒。避免迅速改變體位、活動場所光線暗、病室內有障礙物、地麵滑、廁所無扶手等危險因素,必要時病床加用床欄。
(2) 直立性低血壓的預防及處理
1) 要告訴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表現為乏力、頭暈、心悸、出汗、惡心、嘔吐等,在聯合用藥、服首劑藥物或加量時應特別注意。
2) 指導患者預防直立性低血壓的方法:避免長時間站立,尤其在服藥後最初幾個小時,因長時間站立會使腿部血管擴張,血液淤積於下肢,腦部血流量減少;改變姿勢,特別是從臥、坐位起立時動作宜緩慢,在直立性低血壓發生時采取下肢抬高位平臥,以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3) 服藥時間可選在平靜休息時,服藥後繼續休息一段時間再下床活動,如在睡前服藥,夜間起床排尿時應注意。
4)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或蒸汽浴,更不宜大量飲酒。
3.潛在並發症:高血壓急症與患者血壓控製不理想有關。
(1) 避免誘因向患者闡明不良情緒可誘發高血壓急症,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提出改變不良性格的方法,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緒平和、輕鬆、穩定。指導其按醫囑服用降壓藥物,不可擅自增減藥量,更不可突然停服,以免血壓突然急劇升高,同時指導其盡量避免過度勞累和寒冷刺激。
(2) 病情監測定期監測血壓,一旦發現血壓急劇升高、劇烈頭痛、嘔吐、大汗、視力模糊、麵色及意識改變、肢體運動障礙等症狀,立即通知醫師。
(3) 高血壓急症的救護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抬高床頭,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動,協助生活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安定患者情緒,必要時用鎮靜劑;連接好心電、血壓、呼吸監護;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盡早應用降壓藥物,用藥過程注意監測血壓變化,避免出現血壓驟降。
4.焦慮與患者不了解病情,血壓控製不理想,已發生並發症有關。以“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為基礎,全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多種方式,如與患者傾心交談或采用焦慮測評量表找出患者焦慮的真正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焦慮不安心理。
5.營養失調:高於機體需要量與攝入過多,缺少運動有關。指導患者根據年齡和血壓水平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對中老年人應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3類運動,具體項目可選擇步行、慢跑、太極拳、氣功等。運動強度因人而異,常用的運動強度指標為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數值(如50歲的人運動心率為120次/分)為宜,運動頻率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續30~60分鍾。注意勞逸結合,運動強度、時間和頻度以不出現不適反應為度,避免競技性和力量型運動。
6.知識缺乏缺乏原發性高血壓飲食以及藥物治療方麵的知識。
(1) 基本知識指導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壓、危險因素及同時存在的臨床情況,了解控製血壓的重要性和終身治療的必要性。教會患者和家屬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每次就診攜帶血壓記錄,作為醫師調整藥量或選擇用藥的依據。指導患者調整心態,學會自我心理調節,避免情緒激動,以免誘發血壓增高。家屬應對患者充分理解、寬容並隨時進行安慰。
(2) 飲食護理① 限製鈉鹽攝入,每日應不超過5 g為宜;② 保證充足的鉀、鈣攝入,多食綠色蔬菜、水果、豆類食物,油菜、芹菜、蘑菇、木耳、蝦皮、紫菜等食物含鈣量較高;③ 減少脂肪攝入,補充適量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等;④ 增加粗纖維食物攝入,預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縮壓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⑤ 戒煙限酒;⑥ 控製體重,控製總熱量攝入。
(3) 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① 強調長期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後,應繼續服用維持量,以保持血壓相對穩定,對無症狀者更應注意。② 告知有關降壓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應,並提供書麵材料。囑患者必須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如果根據自覺症狀來增減藥物、忘記服藥或在下次吃藥時補服上次忘記的藥量,均可導致血壓波動。③ 不能擅自突然停藥,經治療血壓得到滿意控製後,可以逐漸減少劑量。但如果突然停藥,可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冠心病患者突然停用β受體阻滯劑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4) 定期複診根據患者的總危險分層及血壓水平決定複診時間。危險分層屬低危或中危者,可安排患者每1~3個月隨診1次;若為高危者,則應至少每1個月隨診1次。
【預後】高血壓的預後不僅與血壓升高水平有關,而且與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存在以及靶器官損害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