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概述(1 / 3)

1.掌握循環係統疾病的護理評估要點。

2.熟悉循環係統的病理生理特點。

3.了解循環係統的解剖結構。

循環係統疾病,即心血管疾病,包括心髒和血管的疾病,與腦血管疾病、腫瘤合稱內科三大疾病,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也是最多的,是目前內科疾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0》概要指出: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的危險因素持續增長,心血管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估計全國心血管病2.3億人,其中高血壓2億人,腦卒中至少700萬人,心肌梗死200萬人,心力衰竭420萬人,肺心病500萬人,風濕性心髒病250萬人,先天性心髒病200萬人。全國每年死於心血管病者約300萬人,占各種疾病死亡人數的41%,居各種原因之首,農村居民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速度高於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已經成為全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心血管病患者的經濟負擔也相對較重,加強心血管病的防治刻不容緩。近年來,隨著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和發展,人們對心血管病的發病機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隨著超聲心動圖三維重建、腦鈉肽的測定、三維電生理標測與導航係統等一些新的診療手段的應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率進一步提高,調脂、降壓、抗心律失常、抗凝新藥的不斷問世,起搏、消融及外科手術的發展,心血管病的治療有了顯著提高,對其防治和護理也有了較好措施。

【解剖結構及病理生理特點】循環係統是由心髒、血管和調節血液循環的神經體液組成,其主要功能是為全身各器官組織運輸血液,通過血液將氧、營養物質和激素等供給組織,並將組織產生的代謝廢物運走,以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行,維持生命活動。此外,循環係統還具有內分泌功能,如心房肌細胞能夠分泌心房鈉尿肽,血管內皮細胞可以合成內皮素、一氧化氮、依前列醇等。

1.心髒心髒位於胸腔的中縱隔內,約2/3位於正中線左側,1/3位於正中線右側。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後上方。

(1) 心髒的結構心髒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個心腔。左、右心房之間為房間隔,左、右心室之間為室間隔。左心房、左心室之間的瓣膜稱為二尖瓣,右心房、右心室之間的瓣膜稱為三尖瓣,兩側瓣膜均由腱索與心室乳頭肌相連。左、右心室與大血管之間亦有瓣膜相隔,房、室間隔結構完整及心髒瓣膜結構功能正常,方能保證血液前向流動。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經主動脈及其分支達全身毛細血管,再通過各級靜脈,最後經上、下腔靜脈返回右心房,此為體循環;血液由右心室泵出,經肺動脈及其分支到達肺泡毛細血管,再經肺靜脈進入左心房,此為肺循環。炎症、退行性改變等原因可引起瓣膜粘連、攣縮、鈣化、僵硬,導致瓣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胚胎期發育異常造成間隔缺損,可引起血流動力學障礙。心壁可分為3層:內層為心內膜,由內皮細胞和結締組織構成;中層為心肌層,心室肌遠較心房肌厚,以左心室為甚;外層為心外膜,即心包的髒層,緊貼於心髒的表麵,與心包壁層之間形成的間隙稱為心包腔,腔內含少量漿液,在心髒收縮和舒張時起潤滑作用。感染累及心髒可發生心內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當心包腔內積液量增多達一定程度時可產生心髒壓塞的症狀和體征,如感染性心包炎。

(2) 心髒的傳導係統心肌細胞按形態和功能可分為普通心肌細胞和特殊心肌細胞。前者構成心房壁和心室壁,主要功能是收縮;後者具有自律性、興奮性和傳導性,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和傳導衝動,控製心髒的節律性活動。心髒傳導係統由特殊心肌細胞構成,包括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野纖維。心髒傳導係統的細胞均能發出自律性衝動,但以竇房結的自律性最高,為心髒的正常起搏點。衝動在竇房結形成後,隨即由結間通道和普通心房肌傳遞,抵達房室結及左心房,衝動在房室結內傳導速度極為緩慢,抵達希氏束後傳導速度加快,束支及浦肯野纖維的傳導速度極為快捷,使全部心室肌幾乎同時被激動,完成一次心髒搏動。當心髒傳導係統的自律性和傳導性發生異常改變,可發生各種心律失常。

(3) 心髒的血液供應心髒的血液供應來自左、右冠狀動脈,心室肌的血液灌注主要在心髒舒張期。左冠狀動脈主幹很短,隨即分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及其分支主要分布於左室前壁、前乳頭肌、心尖、室間隔前2/3、右室前壁一小部分;回旋支及其分支主要分布於左房、左室側壁、左室前壁、左室後壁及竇房結。右冠狀動脈一般分布於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側壁和後壁的全部、左室後壁的一部分及室間隔的後1/3,

包括房室結和竇房結。當冠狀動脈的某一支血管發生慢性閉塞時,其他兩支血管有可能通過側支形成來維持其分布區心肌的供血,但側支形成的能力受自身和外界多種因素的影響,個體差異很大。當冠狀動脈的一支或多支在短時間內發生狹窄甚至阻塞,而此時側支循環尚未建立,則可造成相應供血區域的心肌發生缺血性改變或壞死。

2.血管血管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動脈的主要功能為輸送血液到器官組織,其管壁含平滑肌和彈性纖維,能在各種血管活性物質的作用下收縮和舒張,影響局部血流量,改變血流阻力,故又稱“阻力血管”;毛細血管是人體進行物質及氣體交換的場所,故稱其為“功能血管”;靜脈管壁薄,彈性小,主要功能是彙集從毛細血管來的血液,將血液運送至心髒,其容量大,又稱“容量血管”。阻力血管與容量血管對維持和調節心功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