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揭不開的金字塔之謎(1 / 3)

1.建造之謎:誰是設計者

埃及金字塔是過去的曆史中最有象征意義的奇跡。呈幾何形狀的龐然大物,自古以來默默地聳立在一望無垠的大沙漠上,成為古代奇跡最為典型的代表。

成千上萬的旅遊者在它麵前歎為觀止。公元前五世紀希臘的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曾對他的希臘同胞說,他認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就是偉大的金字塔。

為了一睹金字塔的雄姿,旅遊者絡繹不絕地來到埃及。凡是最初看到金字塔的人,都會覺得它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奇跡。盡管周圍環境很亂,有賣水的小販、當地導遊及趕駱駝的人幹擾,但他們絲毫無損於金字塔的雄偉氣魄。白天,高大的金字塔擋住了太陽的照射,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陰麵,猶如日落黃昏的景象;夜晚,在月光的映照下,金字塔變成了一個離奇古怪的幻影。

這座巨大的金字塔雖然被它的設計者建低了31英尺,但它仍不愧為埃及境內80座金字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的頂尖離岩石底座曾達到481.4英尺高,可惜現在它頂部的12層石級已經不複存在了。金字塔底部兩端最長曾達756英尺,整整覆蓋了13.1英畝的麵積。

胡夫法老在第四朝代開始執政,曆史上稱這個朝代為“古王國”時期。胡夫的父親叫斯尼費魯,他也曾在開羅以南56英裏處建造過一座叫密杜姆的金字塔,後來這座金字塔坍塌了。在密杜姆以北30英裏處的達歇,斯尼費魯法老還建築了另外兩座金字塔;本特金字塔和北部的“石頭金字塔”。正是這位法老繼承了和三朝代的佐塞法老建造金字塔的傳統。佐塞法老在開羅以南20英裏的薩蓋拉建造了“台階金字塔”,這座金字塔離“古王國”的首都孟菲斯城不遠。

佐塞法老的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780年建成的,一個世紀之後,胡夫法老的金字塔也開始建造。這座金字塔建成之後,因其表麵覆蓋了一層平滑、閃光的石灰岩塊而聞名遐邇。

如今,這座最大的金字塔已破爛不堪。在它附近的圖拉采石場裏,所有的石灰岩塊幾乎都被後來的一些建築者取走了。據傳這些石塊大部分都被用來建造十三世紀古開羅城的城牆或其他建築物。

大金字塔上的230萬塊石塊大部分都采自吉薩附近的石灰岩采石場。部分精細雕鑿的石塊是從尼羅河上遊東岸,幾英裏以外的圖拉采石場拉來的。除此之外,埃及人還用了一些花崗岩,尤其是大金字塔內室的用料都是花崗岩。埃及人認為花崗岩有很高的價值,因為它堅硬結實。但花崗岩很難開采和雕鑿,而且離這最近的阿斯旺花崗岩采石場,還要向南走500英裏的路,因此修造金字塔時,很少使用花崗岩。

大金字塔上的每一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有些甚至重15噸,最小的也不低於1.5噸。因此大金字塔雖然已成了一堆廢墟,但它仍然顯得巨大無比。

大部分關於大金字塔的奇妙推測都與金字塔的建築細節情況有關。古代的人為何要建造這種樣子的金字塔?金字塔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建金字塔是為了什麼目的?

根據眾多先人的發現,今天專門研究金字塔的學者推測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如下述:

根據當時的記載,直接指揮建造大金字塔的是宰相海莫。他先選定場所,亦即選在尼羅河西岸不遠也不近的岩盤堅硬的高地。古代埃及人深信太陽西沉的尼羅河西岸是死者之國。為避免過於接近尼羅河會遭洪水淹沒,以及避免與尼羅河過遠不便於搬運石頭——因此才選擇完全符合此條件的吉薩高地,為建造大金字塔處所。

確定了場所以後,就在高地岩盤上,挖網眼狀的渠道,並使水流入溝渠中。水痕會印在各種溝渠上,借此以測定大金字塔的正確平準度。

接著再將金字塔的四角配合東西南北4個方位。做此工程時,必須利用星座才能正確無誤,不知當時他們是如何來計測的。

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材——石灰岩大都是從尼羅河東岸的圖拉采石場采掘而來,而長廊和房間中所使用的花崗石,則是經尼羅河上遊的亞斯文等地采掘而來。鑿石頭時,是先用鑿子在石材上開洞,再打入木楔子於洞中,而後再放入水中使其膨脹,最後再使用將石頭從岩盤切離的方法。

鑿下後的石頭,先放在橇上,再放在並排的圓木上,用繩子拉到河岸。當時他們還不知利用車輪或馬。

在尼羅河上裝載物品時,大都使用加了動物皮製浮袋的木筏,隻要再用滾軸一推就起來了。希羅多德說是用起重機,但埃及農民自古以來所使用的木製卸貨機,根本不可能舉起平均2.5噸的石材。因此,他們是先在金字塔的側麵建造斜坡道,再隨石階愈高,而往上建斜坡道。同時也在斜坡道上埋入圓木,以減少橇的阻力。當建造至金字塔的塔頂時,就再一邊降低斜坡道,一邊填入上等的石灰岩以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