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揭不開的金字塔之謎(2 / 3)

那麼,這件大工程究竟需花費多少時間和人員呢?若依照希羅多德的記述“10萬人每天3個月交替1次”,那麼1年即需40萬人。可是,根據現代學者的估計,即使大金字塔的石頭數量有300萬個,但若1年用20000到40000個人員,則10年左右即可完工。

2.方位之謎:為什麼在此修建

1880年末,現代建築學之父威廉·弗林德斯·皮特裏對大金字塔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他指出大金字塔最驚人之處在於其方位上。因為其各個棱線都極為正確地麵向東西南北,各方位的誤差也都在5分(1分是1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內。這一誤差相當於肉眼見到的滿月的六分之一大小,這是非常精確的觀測技術。雖然卡夫拉王和門考拉王的金字塔方位,也正確地麵向東西南北,但總不及大金字塔來得正確。

這一精確度還反映了埃及人的高超的觀測技術,更令人驚奇的是,埃及人竟然能在大金字塔這麼宏偉的古跡上保持這樣高的精確度,顯然埃及人是有其重要的意圖的。

其水平度的正確度也令人震撼。因為其誤差僅1.5英寸(約3.8公分),即使是現代的建築也難以與其媲美。

建築上最值得人們感歎的,大概是外壁石頭的精妙組合吧!因為這些石頭都很像藝術品般地緊密地重疊著,其空隙小得甚至無法放入一根頭發。

再者,其力學構造極其巧妙。大金字塔並非是將近300萬個石頭直接堆砌成四錐型。因為若構造如此單純的話,那麼隻要其中的一部分崩頹,就會因為過於笨重,而全都崩壞了。

支撐大金字塔的,是類似樹木年輪的內部構成。正如硬層與軟層交互的年輪一樣,大金字塔的內部,也是由稱為扶壁的硬體構造和堵塞其空隙的填石層所組合而成的。最內側有支撐塔頂重量的扶壁,外側則在一定的間隔中,配置上扶壁,外側的護壁稍向內傾斜,這是為壓住填石向外側傾斜之力。

胡夫王及另外兩位國王的金字塔,在建造時其表麵都被乳白色的石灰岩所覆蓋,因此,每當太陽一照射,就會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不過,由於十三世紀時發生大地震,所以使得一部分崩落,而這崩落的部分也被拿去當作上好的建材。也因此今日我們所見到的隻是些生硬突出的樓梯狀石頭(卡夫拉王的金字塔的上方1/4處還剩有其中的一部分)。

即使大金字塔外側的石頭完全崩頹,但大金字塔仍屹立不動,原因就在於采用了巧妙的扶壁構造。

3.金字塔的內部構造之謎

若與大金字塔宏偉的外觀相比較,其內部構造,就出乎人意料地簡潔——誠如後述,其內藏的秘密是難以計量的——

大金字塔的入口在北側斜麵中央,高度約20公尺的第13層的石堆處(此入口現已堵塞,參觀者需從此處起約10公尺下之被稱為“亞魯·瑪姆恩的盜墓坑”的入口進出參觀)。

一進入原來的入口,首先開始的是一傾斜208度的“下降長廊”(高1.2尺,寬1公尺)。下坡道後走約30公尺,就進入岩盤中。再往下走約80公尺,通道變成水平的,而再稍往前走之處,就是“地下室”。位於金字塔塔頂正下方地表下30公尺處,是一高3.5公尺、寬14公尺、深8公尺的空房間。在房間的東端有另一條水平長廊通往南端,但約14公尺後就不通了。由於“地下室”僅建造一年就停工,因此我們推測當初它可能是預定作為棺室,但後來則因某些理由而中途放棄了。

重新回到距“下降長廊”入口約30公尺處,還有另一“上升長廊”。爬上傾斜度26度的“上升長廊”,走約38公尺,即會碰到兩條長廊呈一豎坑相交之處。麵向上方的走廊是通往“國王墓室”的“大長廊”,麵向金字塔中心部,呈水平延伸的是通往“王妃墓室”的長廊,而豎坑則彎曲地與岩盤中的“下降長廊”相連。

先走向水平的長廊約35公尺,即抵達“王妃墓室”。“王妃墓室”是約5公尺平方的房間,天花板呈圓形,最高處的高度為6.15公尺。內部構造為上等的石灰石。在南麵和北麵的壁麵上,各有向上呈45度,看來是通氣孔的氣洞,但是到了15公尺處則中斷。這間房間是因其天花板的形狀,才將它稱為“王妃墓室”,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實證據顯示它曾放有王妃的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