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東方古國的新發現(1 / 3)

1.三峽發現頭蓋骨化石

2004年年初,巫山縣官渡鎮店子村開工修建一條公路,村民劉讓虎承包了石料供應,在雷坪電站附近開挖一個名叫“九個洞”的山洞,雇人將裏麵堆積高達十多米的石塊運出,用作石料。遇到太大的石塊,劉讓虎就將其炸開。

2004年9月,村民們在開挖中發現一個完整的骷髏頭(包括頭蓋骨和麵部骨頭兩部分),一些迷信的村民認為挖出人骨不吉利,就將頭骨砸爛後丟在了一旁。當地一位縣政協幹部聞聽此事後前去尋找,認出是化石,便帶走了僅剩的三塊,交給了原縣政協主席徐鵬。去年11月下旬,黃教授到巫山後,看過化石,第二天就去了官渡,在洞中先是發現了一塊殘缺的人頭蓋骨化石(僅剩額骨),是一個兩三歲小孩的;接著又找到一顆門牙,屬於另一個老祖宗。而被叫來幫忙的龍骨坡村民龍代清也發現了一塊人大腿骨化石。

“原來洞中還有一個瀑布,也被采石破壞了,但我們不能一味責怪村民素質低”,黃教授說,“不是他們采石,我們可能還發現不了這個化石埋藏點。”2005年5月底6月初,黃萬波等再次前往官渡,發現人頭蓋骨化石以及大量動物化石。

2005年,中國三峽地區的巫山境內,首次發現了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如果年代測定工作順利,現代東亞人進化的曆史可能就此改變。

頭蓋骨是反映古人進化程度最具說服力的證據,我國苦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數十年鍥而不舍就是這個原因。從巫山人到當陽人、奉節人、河梁人、建始人,我國科學家在長江三峽地區苦苦尋找了20多年,在發掘的近10個古人類文化遺址中,迄今隻找到了牙齒等化石。

然而,就在科學家們為頭蓋骨不見影蹤而苦惱時,奇跡出現了:去年年底,在發現“巫山人”的龍骨坡以東約30公裏,巫山縣官渡鎮一個叫九個洞的地方,考古專家發現了古人頭蓋骨化石,而且“遠不止一個”。

“大人、小孩、老人都有,非常豐富!”專家說,但大多已經被水磨蝕了,“有的隻剩了額頭或者後腦勺一小塊”。

中國考古專家黃萬波教授在頭蓋骨發現後,已分別通過中科院地質研究所和台灣大學,對化石進行了兩次鈾係法(一種同位素方法,用於測定岩石或化石年代——記者注)實驗。隨後,黃教授還將把化石連同剛剛采集到的洞中鈣板(碳酸鈣沉積)標本,送到美國準備進行第三次年代測定實驗,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作最後求證。結果可望在明年公布。

“他們肯定不與巫山人同一時代”,黃教授沒有透露前兩次古人頭蓋骨化石測定的具體年代結論,但這些頭蓋骨化石的距今年代可能在數萬年。目前,黃教授還沒來得及對這些新發現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命名。

“世界將為這個發現而震驚!”重慶自然博物館魏光飆博士得知此事後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東亞人進化史可能就此改變!”

魏光飆說,人類的起源有兩個概念:人的起源和現代人的起源,前者距今數百萬年,後者距今一二十萬年。如果能夠最終證實這些頭蓋骨在六萬年至兩三萬年之間,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按照西方學者的說法,現代人的共同祖先是東非的“夏娃”,亞洲大陸的原始人被冰川嚴寒全部自然消滅,她的後裔在五六萬年前來到中國,並且生息繁衍。巫山官渡新發現的頭蓋骨化石如果生活時期比“夏娃”後裔晚,則可證明這個理論不能成立,那麼官渡古人群有可能是現代東亞人的祖先。

長江三峽地區是中國古人類遺址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第一古人類頭蓋骨化石發現地是一個什麼樣子呢?記者來到位於巫山縣官渡鎮的這個大型溶洞進行了探訪。

這裏儼然如世外桃源——穿過清澈透亮的溪水進入洞口,陽光從洞頂中間的小孔透進來,從另一個洞口可以外出,裏麵是被四周峭壁圍成鐵桶一般的與世隔絕的世界,還有數十畝茂盛的竹林,周圍是樹木。

“這裏的化石遍地都是!”住在溶洞百米開外的村民顧紅建說。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他帶著記者來到“桃源”中半山腰靠西邊的一個寨子洞,彎腰進入。我們挖了不到半小時,就發現一大捧化石。現在這裏已被政府保護起來了。

2.東胡林考古獲重大突破

2005年10月,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發現了距今約1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早期“東胡林”遺址,發掘出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人類墓葬及大量的隨葬品。這次發掘獲重大突破,為東亞古人類及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此次發掘的墓葬采取的埋葬方式是“屈肢葬”。何謂“屈肢葬”?出土文物又能揭示哪些謎團?古人類生存環境究竟如何?屈肢葬遺骸在訴說什麼?

在忙碌的發掘現場,最令人關注的就是那具保存完整的東胡林人的骸骨,考古工作者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墓葬邊的泥土。專家指出,這些古人類骸骨頭朝東北方向,雙手抱在胸前,腿卷屈在胸前,與嬰兒在母親子宮裏的形狀極為相似,這稱為屈肢葬。

關於死因的問題專家們還不詳。

人們發現,古人類骸骨雖然顱骨已經被壓成幾塊,但牙齒、肢體保存完好,牙齒色澤白亮,磨損也不是太嚴重,胸腹處還有一串穿孔的螺殼項鏈,這說明當時的人類已經具有很好的審美觀念,懂得用簡單工具製作飾物來打扮自己。

考古界一般從牙齒的磨損情況來判斷古人類當時的生活條件和年齡。從這具骸骨及相關出土文物來看,當時人類已經主要吃煮熟的獸肉和植物果實等食物,牙齒的磨損並不太厲害,生活條件有明顯的改善,從牙齒來看,這具骸骨生前是個成年人。

而從下顎骨和骨盆能分辨性別,其中骨盆最能說明問題。這具骸骨的顱骨已經碎裂了,而由於是屈肢葬,骨盆現在還看不清楚,必須通過DNA分析來檢測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專家認為,2003年和2005年,這裏出土的兩具骸骨采用了不同的葬式,整個遺址都是考古界的珍寶。

這次的發現填補了北京地區人類發展史的一段空白。可以將東胡林人的生存時間再向前推進數百年,甚至一千年左右。

趙朝洪告訴記者,灰坑其實就是古代人類的垃圾坑,一般都是用來放吃剩的獸骨、魚骨和其它垃圾的,而火塘是用來生火的地方。“你看,這塊石頭下就有燃燒過的灰燼。”趙朝洪撿起一塊火塘內的石塊說。

據專家介紹,自距今3萬至2萬年的山頂洞人之後,北京地區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缺少古人類發展的證據,東胡林遺址填補了這一空白,相關文物說明在距今1萬1千年至9千年左右時期,北京地區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自距今數十萬年的北京人到山頂洞人,再到東胡林人,形成了完整的人類發展鏈條,雖然仍存在很多未解之謎,但這已經對於古人類發展史及文化發展史的研究來說是有重大意義的。

從這裏出土的大量的打製石器,也有個別小型磨製石器和陶片。而這次在墓葬中發現的小石斧,磨製工藝有提高,製作精美,說明當時工藝水平已經有所進步,說明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已經出現磨製的小型石器,這對於研究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這次發掘工作中具有突破性進展的一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