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2 / 3)

進入80年代,日本右翼勢力在對“家永三郎教科書案件”采取無限期拖延手法的同時,還利用在參眾兩院同時選舉中取得勝利的有利條件,在教科書審定方麵又改取主動進攻姿態。與此同時,社會上的右翼團體對家永三郎橫加威脅,與文部省配合默契,形成夾攻之勢,不斷掀起“修改教科書運動”。

在向家永三郎進行迫害的同時,右翼分子策劃了篡改教科書的勾當。其主謀就是“宗教政治研究會”會長、自民黨眾議員玉直和郎。1981年3月9日,玉直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大肆攻擊由正直學者所著的反映侵略戰爭史實的教科書。在他的倡議下,成立了由部分國會議員組成的“教科書協議會”,要求文部省對教科書進行全麵修改。

經過一年多的篡改工作,文部省在1982年6月25日對高中二、三年級和小學1983年度使用的教科書審定完畢。在這些教科書中,大量地掩蓋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史實,把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改成日本軍隊“爆炸了南滿鐵路的局部地方”;把侵華日軍侵略華北,改為“進入”華北;把對中國進行全麵侵略,改為“全麵進攻”;把慘無人道殺害中國30萬軍民的南京大屠殺,改為日軍“占領南京時,在一片混亂中,日軍殺害了很多中國軍民”;把在中國推行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改為中國“抗日運動的展開,迫使日本軍隊保證治安”;把朝鮮人民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奴役而“舉行集會示威,獨立運動波及朝鮮全土”,改為“示威和暴動波及朝鮮全土”,等等。

日本文部省篡改曆史,為侵略戰爭開脫罪責的行徑,激起中國、朝鮮和亞洲廣大國家人民的強烈譴責,與日本當局和右翼勢力展開了激烈鬥爭。

1982年7月26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約見日本駐華公使渡邊幸治,指出日本文部省於審定中小學曆史課本中,篡改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曆史,態度極不嚴肅,動機何在是令人懷疑的,中國政府希望日本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糾正文部省審定的課本中的錯誤。

7月30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短評《忠言逆耳利於行》,指出“人們注意到,日本政府中某些居於負責地位的官員,在這個問題上仍然在大放厥詞,竭力為文部省美化軍國主義的行為辯解,這是令人不能容忍的。日本國土廳長官鬆野幸泰在對記者發表談話中,說什麼在日本‘進入’外國時並沒有使用侵略一詞,因此如果要求把‘進入’改為侵略,就是‘幹涉內政’,就是‘歪曲事實’,就會使孩子們說‘祖先幹了壞事’。還有幾名內閣大臣了發表了類似的說法。身為日本內閣大臣的人說出這種話來,實在丟臉。”

8月5日,吳學謙副外長約見日駐華大使鹿取泰衛指出,7月26日中國政府就日本文部省在審定教科書的過程中篡改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曆史一事提出交涉後,日本政府向我方作了答複。但文部省在說明中回避了審定教科書過程中的錯誤和日方應該采取的糾正措施,而是作了種種辯解,企圖推脫責任。日本政府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作為侵略戰爭的受害一方,對篡改被侵略的曆史的錯誤表明自己的態度,要求予以糾正,這是理所當然的,是中國的正當權利,企圖用“幹涉內政”的指責來混淆是非,不僅掩蓋不了篡改曆史的錯誤,還會激起中國人民更加強烈的反對。再次強烈要求日本政府糾正文部省審定教科書中的錯誤。

9月下旬,日本首相鈴木善幸訪華。鈴木在與中方領導的會談中談到教科書問題時說,《日中聯合聲明》的“前言”中指出,“日本方麵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我們的這一認識沒有絲毫改變,日本方麵要充分聽取中國對教科書問題的批評。對於中國指出的有關表述,日本政府將負責盡快糾正,願意誠心誠意地執行具體措施,一定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然而,日本右翼並不服輸,他們對日本政府在教科書事件中接受中國和亞洲國家批評,糾正篡改史實的錯誤極為不滿,暗中策劃編寫、出版更壞的教科書。在這次活動中,“保衛日本國民會議”最為積極。

就在日本鈴本首相向中國領導人當麵表示要認真糾正篡改曆史教科書之後,“保衛日本國民會議”於1982年10月開始行動,用兩年時間,寫出了美化侵略戰爭的高中曆史教科書《新編日本史》,並於1985年8月送文部省審查。文部省“教科書審定調查審議會”接到送審本後,審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