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1 / 3)

篡改曆史教科書欲翻曆史舊案

欲現軍國主義夢戰犯陰魂不散

戰後,日本經過一個時期的和平發展,又舊病複發,一些右翼分子開始重溫軍國主義舊夢,他們從後台跳到前台,公然為日本的侵略曆史翻案,替軍國主義招魂。

右翼分子既然硬著頭皮否定日本侵略戰爭曆史,就必然要處心積慮地篡改曆史教科書,以日本右翼思想培養日本下一代。

眾所周知,曆史教科書是根據各國政府的意誌,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曆史課本、講義、講授提綱,擔負著以正確的曆史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任務。

大多數日本人深受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之害,不少人被搞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處於死亡與饑餓的水深火熱之中,因而他們對那場侵略戰爭深惡痛絕。經曆過戰爭的大多數日本人,對於未能製止日本軍國主義者對外擴張和發動侵略戰爭而感到內疚。出於這種反省,他們進行了曆史的清算,特別是有正義感的學者,為了使日本人正確認識曆史,總結教訓,在戰後初期編寫出一批正確反映史實的教科書,以盡到教育後代的責任。

日本投降後,在世界民主勢力的推動下,駐日美軍總司令部根據《波茨坦宣言》和《戰後初期美國對日方針》的基本精神,針對過去的軍國主義教育,命令修改教育內容,從教科書中刪除傳播軍國主義及超國家主義思想。日本當局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取消鼓吹天皇製及軍國主義的教學內容;將中央集權製的教育製度改為地方分權製的教育製度;縮小文部省權限,使其由監督、統治轉為服務,規定文部大臣由教育家擔任,導入教育委員會製度;改“國定教科書”為“審定教科書的自由選擇”;停講修身、日本曆史及地理等鼓吹侵略戰爭的課程;驅逐教師中的軍國主義分子;禁唱《君之代》歌,禁止奉拜天皇禦像和遙拜皇宮等活動;廢除《教育敕語》,製定戰後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等。

但到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出於冷戰政策的需要,開始支持日本右翼勢力,於是右翼文人及官僚聞風而動。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文部相天野貞佑。他以文部省的名義要求升“日之丸”旗,唱《君之代》歌,主張仍以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語》為戰後日本人的道德準則,力圖恢複修身課。這些主張因遭到日本教職員工會的反對而未果。

1958年岸信介上台後,任命灘尾弘吉任文部大臣。灘尾弘吉被稱為日本右翼元老政治家,1899年12月21日生於日本廣島縣,1924年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入內務省任職。曆任內務省秘書官和官房會計課課長、生活局長、衛生局局長、地方局局長、大分縣知事、內務省次官。戰後曆任文部大臣、厚生大臣、自民黨總務會會長、眾議院議長、自民黨顧問等。

灘尾弘吉當上文部大臣後,第一次對日本曆史教科書進行重大修改,不僅不再寫明中日甲午戰爭的侵略性質及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反而稱讚甲午戰爭“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其後,日本政界、軍界、財界的右翼勢力紛紛介入教育,文部省也利用審定教科書的大權,強行修改教科書,把有關“戰爭反省”的內容全部刪掉,強製加進提高天皇地位、複活神化教育等內容。

灘尾弘吉的倒行逆施,遭到日本進步人士的堅決反對。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家永三郎教科書案件”。家永三郎是日本東京教育大學教授,他編寫的高中曆史教科書較客觀地敘述史實,戰後一直被日本當局采用。但1963年文部省卻將他的《新日本史》做不合格處理。家永三郎要求文部省再次進行審定。1964年,文部省提出300條修改意見。家永三郎對文部省違反憲法和教育基本法的行徑表示反對,於1965年和1967年兩次向東京地方法院起訴。法庭於1970年7月17日判決文部省違法,撤銷了對家永三郎教科書的不合理處理,並明確指出:“根據憲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六條以及教育基本法第十條的精神,(文部省)在審定教科書過程中隻限於審查誤寫、誤排及其他技術性問題,超出這一範圍去涉及記述內容當否,實屬違憲違法。”同年7月24日,文部省向東京高等法院起訴,反告家永三郎。1971年7月16日,東京高等法院一麵判決文部省對教科書的審定為合法,一麵又認為審定教科書是教育行政手續問題,於1975年12月20日駁回了文部省的起訴。10天後,文部省又向日本最高法院上訴。

為改變不利處境,文部省對《文部省設置法》第五條“文部省權限”做出重大修改,增加了“對教科書進行審定”和“對義務教育學校使用的教科書指定發行者”兩條,還做出擴大該省權限的決定:“對文部省有著作權或有著作名義的出版物進行管理。”這樣,文部省就基本壟斷了教科書的著作權,出版單位亦由文部省指定,便使文部省由“指導、建議、助成機構”,變成了掌握教育大權的集權化官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