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日軍占領不久,人民便組織了抗日軍。到抗戰後期,人民抗日軍發展到1萬餘人,民兵發展到幾萬人,解放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鄉村地區,並控製了不少中小市鎮。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在馬來西亞的日軍不肯放下武器。抗日軍通過英勇戰鬥,強令日軍投降,並接管了城市和鄉村。9月5日,英軍在新加坡登陸,馬來西亞人民抗日鬥爭的勝利果實遂被奪走。
9月12日,日本南方軍代表(南方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臥病)、第7方麵軍司令官板垣大將,率部(包括退到馬來西亞的緬甸方麵軍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向盟軍東南亞戰區最高司令蒙巴頓海軍上將投降。
在菲律賓,日本第14方麵軍殘部退守布洛山周圍苟延殘喘。8月21日收到南方軍關於停戰的命令,方麵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將攜同參謀長武藤章中將下山,9月3日在碧瑤向美軍投降。
在泰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泰國實際上被日軍占領。為了民族解放和驅逐日軍的共同目的,泰國共產黨和資產階級愛國主義的“自由泰”運動建立了某種形式的統戰關係,它們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並曾準備舉行武裝起義。但因未能及時得到盟軍的支持,起義受挫。日本宣布投降後,英國軍隊在泰國登陸,接受日軍投降。
在印尼,日本占領後期,印尼人民抗日鬥爭進一步發展。1945年5月,“衛國軍”的一個營舉行武裝起義,擊斃日本軍官25名。日本占領者被迫加快了上演“獨立”醜劇的步伐。8月7日,他們宣布成立“獨立籌備委員會”。8月11日,日本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在西貢召見民族主義領導人蘇加諾等,計劃於18日召開“獨立籌委會”第一次會議。但出乎殖民主義者的預料,8月15日,日本天皇頒布“終戰詔書”。所以,印尼廣大人民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宣布獨立。經過籌備,地下抗日團體的代表舉行集會,一致主張推翻一切外國的殖民統治,宣布印度尼西亞獨立,並同蘇加諾等人建立了聯係。經過抗日團體和蘇加諾的協商,1945年8月17日,印尼各界代表終於正式宣布印度尼西亞獨立,並立即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由於亞洲各國人民的長期抗日鬥爭,特別是1945年8月前後的大反攻,日本侵略者奴役亞洲人民的“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完全破滅了。
日本政府在向亞洲各國投降的同時,向同盟國投降的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日本正式簽署向盟國投降書的準備工作,是由麥克阿瑟上將的司令部(設在馬尼拉)負責組織。
8月19日,日本代表到達馬尼拉,聽取了有關簽署投降書的必要指示,並收到同盟國擬定的投降書的全文。8月26日,麥克阿瑟上將通知日本帝國大本營,一支擁有383艘軍艦、1300架艦載機的美國艦隊正向東京灣挺進。28日,先頭部隊在東京附近的機場降落。30日,大批美英軍隊開始在東京附近和其他地區登陸。同日,麥克阿瑟到達東京,控製了東京的廣播電台,建立了自己的新聞局。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的儀式在美國“密蘇裏”號戰列艦上舉行。
為什麼這個儀式要在一艘軍艦上進行?這裏有兩段小小的插曲: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杜魯門總統即任命麥克阿瑟為盟軍最高統帥,負責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儀式,並對日本實行占領。
消息傳到關島,尼米茲感到憤憤不平。在他看來,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做出了比陸軍更多的貢獻,而上述任命倒讓麥克阿瑟爭了頭功,使他成為舉世矚目的人物,給人的印象好像是日本主要是被陸軍打敗的。為了挽回海軍和尼米茲的麵子,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建議,如投降儀式由麥克阿瑟主持,其舉行的場所則應在一艘海軍軍艦上;如果麥克阿瑟代表盟國在投降書上簽字,尼米茲則應代表美國簽字。杜魯門經再三考慮,同意了這個建議,使兩個將軍之間的矛盾得以化解。然而,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海軍確定了在海軍上將哈爾西的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投降儀式,麥克阿瑟又讓參謀人員告訴尼米茲,他希望在“密蘇裏”號上懸掛他的將旗。但根據傳統,艦的主桅隻升上艦隊的最高海軍軍官的將旗。最後,還是尼米茲的副官聰明,他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即把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藍色將旗並排升在主桅上。結果,使兩位將軍皆大歡喜。
9月2日拂曉,天空陰雲密布,整個東京灣籠罩在淒慘的陰雲下。遠方,雲霧飄蕩在富士山那帶有積雪的山巔上。美戰列艦“密蘇裏”號由幾百艘海軍艦船簇擁著,赫然聳立在陰雲覆蓋的東京灣裏。耐人尋味的是,在“密蘇裏”號戰列艦的主桅杆上懸掛的那麵美國國旗,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偷襲時,華盛頓國會大廈頂上懸掛的那麵星條旗。在戰列艦上,美、蘇、中、英、法五國的國旗在迎風抖動。一張鋪著綠色絨毯的水兵飯桌放在二號炮塔與船欄中間,兩邊各放著一把椅子。一個莊嚴的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來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正式投降簽字儀式將在這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