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智豬博弈,多勞未必多得 (3)(3 / 3)

吳王夫差準備接受文種的意見,同越國訂立和約。吳王的大夫伍子胥極力反對。於是,越國將八個美女送給吳國的太宰嚭,並對他說:“您如果能寬恕越國的罪過,同意求和,還有比這更漂亮的美女送給您。”於是太宰嚭向吳王進諫說:“我聽說古時攻打別國的,對方屈服了就算了;現在越國已向我們屈服了,還有什麼要求呢?”吳王夫差采納了太宰嚭的意見,同越國訂立了和約,讓文種回越國去了。 

越王勾踐向百姓解釋說:“我沒有估計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強大的吳國結仇,以致我國廣大百姓戰死在原野上,這是我的過錯,請允許我改正!”然後埋葬好戰死的士兵的屍體,慰問負傷的士兵;對有喪事的人家,越王就親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親自前去慶賀;百姓有遠出的,就親自歡送,有還家的,就親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惡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時辦好它。然後越王勾踐又親自去侍奉夫差,並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吳國作臣仆。勾踐還親自給吳王牽馬。夫差得意於勾踐的孝心,不再把越國視為仇敵。 

越王勾踐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說:“我聽說古代的賢明君主,四麵八方的百姓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似的。如今我無能,隻能帶領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後就鼓勵國民生育。勾踐本人從此開始穿自己夫人織的衣服,吃自己種的糧食。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強馬壯。勾踐答應了百姓請戰的要求,把軍士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少而憂愁,隻是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我不希望你們逞匹夫之勇,而希望你們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

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於全體將士鬥誌十分高漲,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正像勾踐所說,一個人的力量沒有多大,重要的是很多人一起同進同退。本來有外力可借,有後路可退,卻非要以卵擊石,行魯莽之事,是不可取的下策。韓信便曾評價項羽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垓下一戰,劉邦勝利了,是一個團隊對一個單人的勝利,而不是劉邦和項羽之間單對單的勝利。和劉邦一樣,項羽也了解自己,卻隻知道自己的優點,死到臨頭都不明白自己有哪些致命的缺點。他自作聰明、不肯服輸,自我感覺很好,老子天下第一,認為誰的本事都不如自己,容不下其他英雄,打來打去,都是靠自己一個人,隻知道用自己一個人的智與力,而不能用別人的智與力。而且項羽生性多疑,隻剩一個忠心耿耿的範增都被氣跑了,以致最後以悲劇收場。烏江自刎雖給後代文人墨客很多談資,卻終於無法重新改變自己的悲劇劇情,可以算得上是對匹夫之勇的最佳詮釋了。

博弈法則:

一個人的力量沒有多大,重要的是很多人一起同進同退。本來有外力可借,有後路可退,卻非要以卵擊石,行魯莽之事,肯定是不可取的下策。楚霸王別姬的無奈其實就是匹夫之勇無可避免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