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智豬博弈,多勞未必多得 (3)(2 / 3)

淝水之戰,前秦實力強大,東晉相對弱小,如果完全照搬智豬博弈策略,小豬傻乎乎地等大豬出牌的話,那隻有讓人一口口吃掉。因為智豬博弈中,大小豬有共同的目標,即食槽中的食物,也就是說他們的博弈是為了使利益的分配達到均衡,而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是誰吃掉誰的問題,因此,被動消極地等待是不合時宜的。東晉能夠取得勝利,一方麵是博弈一方前秦的冒失,另一方麵是靠東晉突破囚徒困境,主動選擇最佳時機,把握了主動權。

這場戰役,晉軍的勝利與其說是憑借自己雄厚的實力,還不如說是前秦苻堅的冒失,使東晉政權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如果從前秦的角度來說,他采用智豬博弈策略來進行這場戰鬥,可能會處於不敗之地,因為他底子厚,能夠承受損失。但由於自身的失策,使他最後的決戰演變成鬥雞博弈。前秦的實力遠遠超過東晉,但他最大的弱點是多民族湊合在一起,自身還沒有融合成鐵板一塊,其他各民族的貴族都是想借機擺脫苻堅,自立山頭。而苻堅最信任的大臣王猛已經去世,苻堅剛剛實現北方的統一,自大的心理使他沒有看到己方致命的弱點。博弈過程中,前秦戰線過長,部署不當,各部步調不一,沒有形成合力,使他兵力雄厚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這一係列的錯誤,使秦軍處於一種輸不起的狀態。最後兩軍淝水決戰,就好比兩隻實力相當的鬥雞,相互之間正在虎視眈眈地對峙,一隻掉頭,把薄弱的腹部暴露在對手麵前,被對手狠命一啄,乘勢一腳,踢得個屁滾尿流。如果真的是兩隻鬥雞,輸了還可卷土重來,可前秦那麼多野心家在等著重新崛起,它是一隻輸不起的鬥雞。一旦失利,各族貴族勢力又重新脫離,瓜分了這隻胸口上還淌著血的“大豬”。

淝水之戰給我們的啟示:是戰爭不宜把戰線拉得太長,做企業也不宜把攤子鋪得太大,做人不宜欲望太多,不然就成了胸口上流血的“大豬”,唯有任人宰割的份兒。

博弈法則:

在實際的博弈中,對抗性的博弈屢見不鮮,由於雙方情況千變萬化,弱勢一方如果墨守成規、膠柱鼓瑟,隻能使自己坐失良機。因此,真正的博弈高手,絕對是捕捉時機的高手,他能根據實際形勢的變化,而靈活地選擇自己的策略。

寧要群策群力,不逞匹夫之勇

《國語》記載: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退守會稽山,向全國發布號令說:“凡是能夠協助我擊退吳國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向越王進諫說:“我聽說過,商人在夏天就預先積蓄皮貨,冬天就預先積蓄夏布,行旱路就預先準備好船隻,行水路就預先準備好車輛,以備需要時用。一個國家即使沒有外患,然而有謀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將士不能不事先培養和選擇。就如蓑衣鬥笠這種雨具,到下雨時,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現在大王您退守到會稽山之後,才來尋求有謀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踐回答說:“能聽到大夫您的這番話,怎麼能算晚呢?”說罷,就握著大夫文種的手,同他一起商量滅吳之事。

文種請求去吳國求和,勾踐答應了他。文種對吳王說:“我們越國派不出有本領的人,就派了我這樣無能的臣子。越王說:我們的軍隊,不值得屈辱大王再來討伐了,越王願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獻給大王,以酬謝大王的辱臨。並請允許越王的女兒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兒作吳國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兒作吳國士的婢妾,越國的珍寶也全部帶來。越王將率領全國的人,編入大王的軍隊,一切聽從大王的指揮。如果大王您認為越王的過錯不能寬容,那麼我們將燒毀宗廟,把妻子兒女捆綁起來,連同金玉一起投到江裏,然後再帶領現在僅有的五千人同吳國決一死戰,那時一人就必定能抵兩人用,這就等於是拿一萬人的軍隊來對付大王您了,結果必會使越國百姓和財物都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大王加愛於越國的仁慈惻隱之心了嗎?是情願殺了越國所有的人,還是不花力氣得到越國,請大王衡量一下,哪種有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