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智豬博弈,多勞未必多得 (3)
曹操根本不買賬,轉請獻帝發下一道紹書責備袁紹“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討伐”,迫使袁紹上書陳訴一番。
這正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策略的妙用。優柔寡斷的袁紹喪失了漢獻帝這張王牌,便處處受製於曹操,而曹操則由於掌握了天下大權,自群雄中脫穎而出。
博弈法則:
世界上可以利用的資源萬萬千千,隻要人們慧眼識“才”,善於發現,總會找到可以借勢的對象。這不僅會助困頓者從逆境中走出,更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財力做成一件事情,為成功者錦上添花。
靈活應對,不做一味等候的“小豬”
在智豬博弈中,小豬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因為小豬如果主動出擊,去按按鈕,隻會得不償失。等大豬按按鈕,小豬捉住機會分一杯羹,實際上就是趁火打劫,這在合作性博弈中無疑是應該雙贏的均衡。但是,在實際的博弈中,對抗性的博弈屢見不鮮,由於雙方情況千變萬化,弱勢一方如果墨守成規、膠柱鼓瑟,隻能使自己坐失良機。因此,真正的博弈高手,絕對是捕捉時機的高手。他能根據實際形勢的變化,靈活地選擇自己的策略。
在我國曆史上,淝水之戰就是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在強大的前秦和弱小的東晉這場對抗性博弈中,勝出的東晉這隻“智豬”的選擇與放棄,就體現了我國古人博弈中的傑出智慧。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在統一北方後,不斷向南擴張,在攻占東晉梁、益(約今陝西南部及四川)二州後,繼占襄陽、彭城等地,急欲滅亡東晉,統一天下。
秦建元十九年(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七月,秦王苻堅自恃國強兵眾,不聽群臣勸阻,下詔伐晉,在政權所及範圍內征兵調糧,並作如下部署:命丞相、征南大將軍苻融督統步騎25萬為前鋒,直趨壽陽(今安徽壽縣);命幽州、冀州所征兵員向彭城(今江蘇徐州)集結;命姚萇督梁、益之師,順江而下;苻堅親率主力大軍由長安出發,經項城(今河南沈丘)趨壽陽。幾路大軍,合計約百餘萬人,“東西萬裏,水陸並進”,大有席卷江南,一舉掃平東晉之勢。
麵對前秦軍隊的攻勢,東晉也作了下列防禦部署:丞相謝安居中調度;桓衝都督長江中遊巴東、江陵等地武裝力量,控扼上遊;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率北府兵八萬赴淮南迎擊秦軍主力。
10月18日,苻堅之弟苻融率秦前鋒部隊攻占了壽陽,俘虜晉軍守將徐元喜。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占了鄖城(今湖北鄖縣)。奉命率水軍馳援壽陽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壽陽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等待與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苻融又率軍攻打硤石,結果慘敗,晉軍士氣大振,乘勝直逼淝水東岸。
此時,苻堅登壽陽城頭,望見晉軍布陣嚴整,見城外八公山上,於秋風中起伏的草木,以為是東晉之伏兵,始有懼色。由於秦軍逼淝水而陣,晉軍不得渡河,謝玄便派人至秦方要求秦軍後撤一段距離,以便晉軍渡河決戰。苻堅心存幻想,企圖待晉軍半渡,一舉戰而勝之,所以答應了這個要求。不料,秦軍此時已軍心不穩,一聽後撤的命令,便借機奔退,由此而不可遏止。朱序等人又在陣後大喊:“秦軍敗矣。”秦軍後隊不明前方戰情,均信以為真,於是爭相奔潰,全線大亂。晉軍乘勢追殺,大獲全勝,苻融戰歿,苻堅狼狽逃歸,損失慘重。淝水之戰以後,北方重新陷入動蕩紛亂的局麵,苻堅在兩年以後也被其他部落首領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