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生於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祖籍涿州,世代為將。成年不久,他毅然辭別家人投入後漢樞密使郭威的帳下。 由於他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得郭威的賞識。郭威在公元951年奪取後漢政權,改國號為周後,將趙匡胤提升為東西班行省,成為禁軍中一名頗有聲威的指揮官。周世宗繼位後, 他與張永德等共掌禁兵。
趙匡胤親率先頭精銳部隊迅速地向李從珂的淮南地區挺進,在渦口大敗唐軍,斬殺南唐督監何延錫等人。南唐大驚,忙派節度使皇甫暉、姚鳳領兵十萬扼守清流關,阻止周軍前進。
清流關在滁州南麵,倚山負水,形勢很是雄峻。皇甫暉、姚鳳擁十萬之眾固守在那裏,更顯得堅固萬分,縱有雄兵猛將也覺得難以攻取。果然,有人將消息報告給柴榮時,周世宗心中十分為難,以為此關不容易破。
趙匡胤聞之挺身奏道: “讓臣下前往攻取,奪下清流關。”
周世宗說道: “愛卿雖然英勇非常、足智多謀,但這清流關極其堅固,用什麼辦法可以攻取呢?”
趙匡胤回答說: “兵貴神速。我軍剛剛攻下渦口,敵人一定想不到會馬上進攻清流關,況且皇甫暉、姚鳳大軍才剛剛調來,還沒做好防禦準備,此時突然發兵迅速推進,攻其不備,便可一鼓作氣拿下清流關。”
周世宗讚許道:“朕也想用此計奪取清流關,現在聽到你的意見與我一致,我想隻要愛卿前往,一定穩操勝券。既然如此,事不宜遲,愛卿立即領兵前往,不得延誤,朕在此靜候佳音了。”
趙匡胤奉了命令,點齊兩萬人馬連夜向清流關疾奔。 當時周軍距清流關有 200華裏,按照正常行軍速度需要兩天才能到達,可是周軍全部是騎兵,連夜快進,等快要到天亮的時候周軍已經抵達關下。趙匡胤一聲令下,周軍把一座清流關圍了個水泄不通。關上守軍還在睡覺,直到雞叫三遍、旭日東升守軍們才起床,派人出關偵察。不料門一開,偵察的騎兵還未出去,突然湧入一員大將,猛吼一聲,躍馬橫刀,逢人便殺,銳不可當。緊跟在他後麵的周兵也一窩蜂似的跟著闖進關來,趕殺守軍。這些守軍沒想到周軍會這麼快到了清流關,個個手足無措、魂飛膽喪,哪裏還敢抵抗,隻顧四散奔逃。
皇甫暉、姚鳳兩人剛剛起床,聽說周兵已入關,慌忙出屋,飛身上馬,向滁州逃去。可憐這10萬唐軍被周兵大刀闊斧地殺得奔逃無路、躲避無門,早死傷了一大半,僅有一小半逃得快,僥幸留下性命,跟著他們的主帥逃到滁州城裏,10萬唐軍隻剩下4萬人。而北周則大獲全勝。
在北周和南唐的這場博弈中,趙匡胤的兵貴神速主要是贏在了時間差,星夜兼程,兩天的行程一夜就趕到了,正是這出乎意料,才讓南唐官兵慌不懌路,很容易地被敗給了北周。這也很好地詮釋地在博弈中常說的一句話“快者的效益即是慢者的代價”。
博弈法則:
每一項策略的選擇都是依照現有的信息來作出的。當博弈中的一方在花費時間選擇策略的時候,他手中的信息可能就會因為時間而失去的效力,而這往往是因為博弈的另一方為了贏得時間采取了非常規的策略,於是給了“靜候”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的伏擊戰,勝負自然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