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伍舉不甘心亡國,進見楚王,楚莊王正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伍舉說道:“我既不看歌舞,也不想喝酒,我是來請大王幫我猜謎的。”楚莊王無精打采地說:“我以為大夫來陪我喝酒的呢,那就說說看吧。”伍舉說:“楚國京城裏有一隻大鳥,羽毛華麗,姿態尊貴,但是三年來不飛也不叫,老百姓都讓我問問您這是一隻什麼鳥。”楚莊王聽了,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隻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以為楚莊王明白了他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並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蘇從,蘇從也很振奮。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隻大鳥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打獵、喝酒、欣賞歌舞。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事這麼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麼能死呢?楚國又怎麼能滅亡呢?”蘇從說:“我想勸告您,您聽不進去,肯定要殺死我。您整天觀賞歌舞,遊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楚莊王聽完大怒,斥責蘇從:“你是想死嗎?我早已說過,誰來勸諫,我便殺死誰。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極了!”蘇從十分痛切地說:“我是傻,可您比我還傻。倘若您將我殺了,我死後將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這樣下去,楚國早晚是要滅亡的,您就當了亡國之君。您不是比我還傻嗎?我的話說完了,您要殺便殺吧。”楚莊王忽然站起來,握著蘇從的手動情地說:“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他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
楚莊王首先整頓內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將伍舉、蘇從提拔到關鍵的職位上去。當時楚國的令尹鬥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去分擔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權力,防止鬥越椒作亂。武舉和蘇從驚奇地發現,三年來楚莊王酒是沒少喝了,但從來沒醉過,他一直在細心地觀察著朝政,對政事了如指掌。楚莊王即位的第三年,率兵滅了庸國;第六年,戰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戰敗了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一帶)的戎族。楚莊王還在周朝的邊界上閱軍示威,嚇得周定王急忙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
三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楚莊王用這三年以強示弱,觀察朝臣,積蓄力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楚莊王的示弱策略是一種信息上的博弈,初臨天下,對信息的把握還不全麵,如果貿然行動,就會使自己暴露於對手麵前,很容易處於被動地位,勝算自然會減少。相反,這種情況下,隱藏自己的真正意圖和實力,在情勢允許的範圍內,先不要急於行動,待把各方信息盡可能全麵把握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避重就輕,選擇優勢策略,是必要而又明智的。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急於把自己的魄力和行動力展示出來,從博弈論的優勢策略來分析,這是不明智的。麵臨一種新的環境,博弈雙方互不了解,都處於一種不完全信息的狀態下,這個時候首先出招很容易暴露自己缺點,讓對手摸清自己的底牌,在隨後的策略中陷於被動。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讓對手先出牌,找到對手的軟肋是當務之急。
博弈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