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信息博弈,隻願君心似我心 (2)(2 / 3)

水淹晉陽後,趙襄子危極無路,於是派家臣張孟談以朝見智伯為名私會韓、魏二人,成功說服二人聯合攻智伯,並約定晚上殺散守堤官兵,放水淹智伯的軍隊。

三家聯合反智時,智伯仍蒙在鼓裏。趙襄子在夜裏派出軍卒殺死智伯守堤之吏,決開河堤,反使晉水衝向智伯軍中。趙軍從城中殺出,正麵攻擊智軍。智軍為水所淹,已亂作一團,韓、魏二家又從兩邊夾擊。趙襄子殺死智伯,盡滅智氏之族,並把智伯的頭顱漆後用作飲酒的器皿。

智伯合兵困圍趙氏,雖然存在很多隱患,但最終還是形成了必勝的優勢,隻要他稍微謹慎行事,眼前的勝利是指日可待的。但在關鍵的時候,他卻犯了致命的錯誤:在晉水灌晉陽時,忘乎所以地提出用水可以滅軍這一毫無現實意義的問題。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日後兩家反叛也就成了必然。

《周易》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凡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強調的是守密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想要用言語懾服別人,說得越多,就越顯得平庸,越不能掌控大局。而你說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說出愚蠢的話。

1825年,李列耶夫領導了一場自由分子發動的叛亂。兵敗後,被沙皇尼古拉一世叛處緩刑。

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把絞刑架的繩索掙斷了。在那個時候,這樣的情況被認為是天意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來,確信自己安全了,向著人群大喊:“俄國人連製造繩索也不會,還能做什麼大事呢?”

一位信使立刻前往宮殿,報告了這一信息。尼古拉一世本來已經簽署了赦免令,但聽到他說的這些話就改變了決定。沙皇說:“讓我們用事實來證明一切吧。”於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絞刑台——這一次繩索沒有斷裂。就這樣,倒黴的李列耶夫因為多說了一句話而白搭了一條命。當他被再次牢牢地綁在絞刑架上時,一定恨不得把自己的舌頭從嘴裏扯出來。

為此,在現實中,我們一定要控製說話的衝動。“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話一旦說出口就無法收回。時刻控製自己的言語,特別是傷害別人的話、譏諷別人的話千萬不要說,否則,付出的代價會遠遠超過得到的滿足。

博弈法則:

在博弈中,任何信息的效用都有賴於其獨享性,如果一個信息被充分共享的話,它的優勢和效用就會降低或消失。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保密,不讓對手獲得任何可能識破我方策略的信息,從而減少自己的損失。

隱藏自己,摸清對手的底細

城濮之戰,晉國公子重耳退避三舍後,大敗楚成王。戰敗後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兒子商臣害死了。商臣便是楚穆王。幾年後,楚穆王暴病而死,他的兒子旅即位,為楚莊王。

楚莊王即位時,晉國會盟諸侯,訂了盟約,威脅著楚國的安全。楚國的大臣們想與晉國決戰,但是,新即位的楚莊王卻無動於衷。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無赦!”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