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信息博弈,隻願君心似我心 (2)
鄭仲費力不討好,最後稀裏糊塗地把命都給丟了。可能是秦檜壞事幹得太多了,整天都在算計別人,所以也擔心自己被算計,一條地毯也能看出門路來。秦檜的褊狹之心我們當然不必學,恐怕想學也學不來,但他做事的慎密思路還是有必要借鑒的。防患於未然,就是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把存在的隱患消除掉。所謂隱患其實就是信息,按圖索驥,從小事情裏看出大問題。
相傳,商紂王一時心血來潮,製作了一雙象牙筷子,宰相箕子看到後,覺得很恐懼,認為使用象牙筷,就一定不會再用陶製器皿來盛帶汁的肉,就一定會配合使用犀牛角杯或玉杯;有了玉杯和象筷,就一定不會用來盛豆類食品,就一定要想吃耗牛、大象、豹子的胎兒;吃犛牛、大象、豹子的胎兒,就一定不穿粗布短衣而住茅屋,就一定要穿多層的織錦衣服,住上高台大室。按照這個方式推算下去,那麼普天下的東西也不夠他享受了,這個時候,離亡國就不遠了。
後人評論說,聖人見到微小的現象就知道事物的苗頭,見到事情的開端就知道最終結果。箕子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就恐懼了,知道普天下的東西都不能滿足商紂王的貪欲。果然,沒過幾年,紂王的要求就從筷子上升到了美女,為了博得冷美人褒姒一笑,不惜戲弄諸侯,最後連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商朝滅亡了,箕子的話應驗了。
不要對危險信息視而不見,一個錯誤的苗頭一旦成為錯誤的結果,想後悔都來不及了。如果可以遏製事情惡化當然是最好的,因為此時投入的成本是最低的。即使暫時不采取措施,抱有僥幸的希望,也不能放棄出現最壞結果時必要的應對措施,以免情況急轉直下,應對不及而導致血本無歸。
博弈法則:
周易裏有句爻辭是“履寒霜,堅冰至”,意思是,腳踏到冷霜的時候,就要“一葉知秋”,按照自然法則預料冬天不遠了,就該開始小心危險的到來,為冬天可能會發生的一切做好準備。
學會保密,多言的舌頭是隱秘的殺手
智瑤是春秋末期晉國的執政者,是三家分晉前的一個過渡性人物。當時,智瑤號為智伯,與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共同執掌晉國政權,而智伯與趙襄子之間宿怨頗深。
智伯合韓康子之眾將趙襄子圍困於晉陽,進攻一年未能破城。後來,智伯引晉水灌晉陽,晉陽危在旦夕。當時,智伯巡行看水勢,魏桓子和韓康子與他同車前往。智伯說:“我今天才知道水也可以消滅一支大軍啊!”魏桓子此時觸了韓康子,韓康子用腳踩了踩魏桓子的腳背,兩人不約而同地想到,汾水可以淹灌魏桓子的都邑安邑,洚水可以淹灌韓康子的都邑平陽。
視察水勢之後,智伯的族人智過對智伯說:“韓、魏必定會叛我們!”智伯說:“您怎麼知道呢?”智過回答說:“我是從今天的事情上知道的。我們領導韓、魏一起攻趙,而趙亡,必禍及韓、魏。現在約定了勝趙後要三分其地,但在降趙已經指日可待的時候,他二人看著水流卻憂慮重重,沒有一點兒歡喜的表情,這不是要反叛還是什麼呢?”
智伯本是個貪利愚魯、少智寡謀的人,他聽了智過的話後,第二天就把這些話告訴了魏桓子和韓康子。他二人說:“這是有人進讒言,為趙氏遊說,讓您懷疑我們而鬆懈對趙的攻伐。不然的話,我們豈不是放棄朝夕間即可分趙氏之田的利益,而去做那些危難不可成的事情嗎?”在二人的請求下,智伯與他們設誓定盟,歡飲而散。魏桓子和韓康子二人出來後,智過進去見智伯說:“大王怎麼把我的話告訴他們二人呢?”智伯說:“您怎麼知道呢?”智過回答說:“我見他們看到我時臉色凝重,急速離去,這是他們知道我已得知他們實情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