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路徑依賴,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2)(2 / 3)

叔孫通投降劉邦時,有一百多個儒生弟子跟隨他,但他做官後卻一個也沒推薦,反而專門推薦些能打仗動武的人。弟子們對此不滿,偷偷地說:“跟隨先生都好幾年了,又共同降漢,現在不推薦我們,卻專推薦那些‘大猾’,這是為什麼呀?”叔孫通知道後,對弟子們說:“漢王現在正在打仗爭天下,你們能打仗嗎?所以現在隻能推薦那些能扛旗拿刀的人啊。你們不要著急,我不會忘記你們的。”秦時叔孫通迎合二世,被拜為博士,而今劉邦也拜他為博士,號稷嗣君。

漢五年,劉邦已經平定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於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劉邦廢除秦朝的嚴刑苛法,製度簡單易行。但是昔日的功臣們常常在朝廷上飲酒爭功,喝醉了就大嚷大叫,甚至拔劍擊柱,劉邦很不高興。叔孫通看到這種情況,就對劉邦說:“儒生難與進取,卻可與守成。臣請皇帝征召魯地諸生,與臣的弟子共同製定朝儀。”劉邦說:“很難嗎?”叔孫通說:“我參照古代和秦朝禮法就可以了。”劉邦答應了他。

於是,叔孫通就叫來了他的徒弟們共同製定朝儀。有兩個人不肯跟隨,說他:“先生先後侍奉了近十個主人,都是靠阿諛奉承才得到富貴的,現在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卻又大興禮樂。禮樂的興起應該是在皇帝積德百年後才可以的。我們不忍心像你那樣做,你做的事都不合古法,我們不跟隨你了,你們去做吧,不要侮辱了我們的名聲!”叔孫通笑他們:“真是些不識時務的愚蠢人。”

經過一番討論、修訂、演習,叔孫通的禮儀製度終於定好了,一改群臣在宮殿上的粗野行徑,使劉邦真正體驗到做天子的威風——“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於是封叔孫通為太常。叔孫通看到劉邦嚐到了興文建製的好處,開始對文人感興趣,便不失時機地向他推薦追隨自己多年的那些弟子,被弟子們譽為“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叔孫通以後又遷升太子太傅,製定了宗廟的儀法。劉邦死後,叔孫通又盡心輔佐懦弱的惠帝。

司馬遷是這樣評價叔孫通的:“古之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撓,大直若拙,道同委蛇,蓋謂是也。”這句話很中肯。也正如司馬遷所說:“貴至千金的裘皮大衣,不是一隻狐狸的毛做成的;豪華的亭台樓閣,也不是一棵樹能完成的。三代的德行,更不是由一人的智慧所能達到的。”大廈將傾,可扶則扶,不可扶就要趕緊躲開,做無謂的犧牲,也隻能得到個不識時務的名聲。

思想其實就是變通,人生中沒有任何一條路是非走不可的,因時而異,因事而異,讓自己適應情況的變化,在變通中實現自己的誌向。如果暫時不能達成願望,一定不可硬碰,保存實力等待時機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因為目標並不是光憑實力就可以實現的,任何時候若能盡量順水推舟,等天時、地利、人和了,目標自然就達成了。

博弈法則:

思想其實就是變通,人生中沒有任何一條路是非走不可的,因時而異,因事而異,盡量順水推舟,等天時、地利、人和了,目標自然就達成了。

極盛則衰,做人注意分寸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蘇秦早年在鬼穀子先生門下學習縱橫捭闔之術,他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學業精進。蘇秦學業有成,辭別鬼穀子先生時,鬼穀子先生考察了他一番,蘇秦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不想鬼穀子先生眉頭直皺,臉上並無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