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神殿的輝煌——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1 / 2)

吉薩的獅身人麵像舉世聞名,然而獅身羊麵像就鮮為人知了。為何凶猛的獅子身上放置著溫順的羊頭呢?原來,新王國時期,阿蒙神受到人們的廣泛信奉,而公羊接受阿蒙神之神力,威力無比,因此獅身依然象征威嚴、力量和王權,而羊頭則代表阿蒙神。獅身羊麵像最集中的地方,當然要數古埃及人為祭拜阿蒙神修建的兩座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

到了新王國時期,太陽神廟代替陵墓成為法老崇拜的紀念性建築物,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當時社會盛行侍奉阿蒙神,法老們把自己的一切勝利都歸功於阿蒙,並將自己稱為阿蒙的兒子,開始在底比斯為阿蒙神大興土木。祭司是最富有、最有實力的奴隸主貴族,因為法老把大量的財富和奴隸都送給了神廟。神廟分布很廣泛,而尼羅河東岸的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則是神廟中的精品。它們是新王國時期智慧的古埃及人民為世界留下的又一筆文化財富,凝聚著埃及建築藝術的精華。正如中國人常說“沒到過長城,就等於沒到過中國”一樣,古埃及人常說:“沒有去過盧克索就等於沒有到過埃及。”表明了其在埃及文明曆史中的重要地位。

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位於“百門之都”盧克索以北5千米處,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最壯觀的神廟。神廟共有三部分:供奉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的阿蒙神廟,供奉阿蒙妻子戰爭女神穆特的神廟以及孟修神廟。阿蒙神廟占地24.28公頃,總長336米,寬110米。它最早建於中王國時期,新王國第18王朝時進行擴建,後又有所修葺。新王朝的法老為了顯示對神靈的虔誠,都會為卡爾納克神廟添磚加瓦。因此,到新王國末期時,卡爾納克神廟已擁有10座門樓了,這是一般廟宇遠不能及的,一般廟宇隻有1座門樓而已。

鳥瞰全廟,大致呈梯形,六座層樓先後重疊。廟中最主要的建築就是大柱廳,最大的大柱廳有134根圓形巨柱,由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共同打造,每一根柱子都象征著法老的威嚴。柱頂呈紙草花狀,“盛開”的紙草花大圓柱頂可以站立100餘人。這種大圓柱和軸線式設計影響了希臘建築和世界建築。廟內的柱壁和牆垣的浮雕和壁畫記載著古埃及的神話傳說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殿內石柱如林,站在大廳中央,四麵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遮擋著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這種感覺正好迎合了法老們“王權神化”的需要,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爾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有戰爭的慘烈,有田園生活的幸福,有神靈與法老的親密……

約公元前1567年前,新王國的法老和臣民每天早晨都要到卡爾納克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感受太陽神的恩澤,祈禱生活富足、國家富強。清晨,阿蒙的光芒爬過高大的塔門,染紅大柱廳“盛開”的紙草花大圓柱,投射到拉美西斯三世的神殿上,將神權授予法老,仿佛傳達著“他就是我的化身,請臣服於他的統治”之意。

稍後,陽光灑向卡爾納克神廟大門前整齊排列著獅身羊麵像,這一尊尊阿蒙神的化身也接受著神的庇佑。在每年一次的奧皮特節上,祭司們手捧祭品穿過夾雜著金箔或銀箔石板的公羊甬道,邁向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神廟

盧克索距卡爾納克神廟不到3千米,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前1398~前1361在位)阿蒙諾菲斯三世為祭奉太陽神阿蒙、他的妻子穆特及兒子蘇特而修建的。盧克索神廟的大部分工程都是由阿蒙諾菲斯三世完成,後經拉美西斯二世擴建,並在塔門兩側放置了六尊自己的巨石雕像。其中靠塔門兩側的兩尊高達14米,但是可惜的是現在隻剩下兩尊雕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