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民國曆屆政府都製訂和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發展現代工商業。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時期,製定了保護和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主要有:(1)頒布保護私有財產法令。(2)鼓勵工商業的發展,規範商業行為促進商業發展,培育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3)促進公司的發展,規範公司的行為。繼1904年我國頒布第一部《公司律》之後,北京政府於1914年11月13日又頒布了《公司條例》,明確規定:公司共分為無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無限公司4種,並規定了公司的運作方式。這使得中國的公司製漸漸走上了製度化的軌道,中國企業的公司製也發展起來了。(4)頒布了《證券交易所法》,培育近代資本市場。這些法規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推進了市場經濟的建設。其中保護私有財產製度,是西方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的最根本的特征之一。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又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措施:(1)采用外交攻勢,爭取關稅自主。在1928年6月以後,先後與美國、德國、挪威、荷蘭等13國簽訂了條約,中國基本上實現了關稅自主。這有利於中國的民族工業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經濟的競爭。(2)稅製改革——裁厘改統。這有利於商品的流通,也廢除了外國工業品在華一直享有的“超國民”待遇,實現了中外企業的平等競爭。(3)工商業方麵,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基本政策是:在基礎工業方麵是努力發展國營工業,同時對民營工業進行扶植。規定水利、電氣、鋼鐵等9項工業為基本工業,由國家主辦,其餘各業由私人興辦。國民政府還於1929年和1930年先後頒布了《特種工業獎勵法》及《獎勵特種工業的審查標準》,用來鼓勵投資創辦新式工業。在商業領域,國民政府在抗戰前十年的基本方針是發展民營,促進流通。(4)頒布了一係列有關公司方麵的法律法規,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1929年底,國民政府頒布了《公司法》,該法共6章,233條,是近代中國一部較為完備的公司法規,成為推動當時公司製企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據統計,1921年我國注冊的各類公司為296家。就製造業而言,據劉大軍調查,在1933年的2435家工廠中,獨資的為561家,占23.04%;合夥的994家,占40.82%;公司形式的682家,占28.01%。此外還有政府等經營的198家,占8.13%。這裏采用公司製的企業雖然沒有占絕大多數,但其資本額卻占絕對的優勢。在一些新興的產業部門中,中國傳統的經濟組織無法涉足,因此往往直接引進了西方企業組織形式。如中國銀行建立時,銀行組織幾乎是按照外資銀行建立經營的。還有證券交易所、房地產等行業,這既是中國市場發育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標誌,又有力地推動了股份製公司的發展。(5)實行幣製改革。貨幣是金融的血液,自清末至民國初年,中國的貨幣製度相當紊亂,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中,中國實行的銀本位製又遭到了沉重打擊,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工商業的發展和國家財政金融的穩定。國民政府在1935年實施了法幣政策,實現了近代以來中國貨幣的第一次統一,標誌著近代中國紙幣製度的建立。這無疑促進了民族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第二,中國民族工商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由於民國曆屆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去發展工商業,因此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工商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隻有三個階段。即1887—1914年為第一個階段,這是近代中國經濟初步發展的時期。截至1913年,中國的工廠數為698家,資本總額為330,824,000元,工人人數為270,717人。第二階段是1914—1936年,這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時期。從企業的創立和投資來看,據農商部公司注冊統計,迄1928年,共有公司716家,注冊資本46,312.7萬元,平均每家為64.7萬元。1929年至1935年6月注冊的工業公司為1966家,資本額56,039.4萬元,平均每年為8621.4萬元,每家28.5萬元。以上統計包括中外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這段時期,中國的工礦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可謂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第三階段是1937—1949年,這是近代中國經濟的衰退時期。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和中國大規模的內戰,中國經濟受到嚴重的打擊,呈現衰退的現象。但這一時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超過了近代中國的任何一個時期。到1947年,國統區的工廠數為14,078家(不含外國在華工廠),其中符合工廠法規(即使用動力,雇工在30人以上)的工廠數為3314家。從1912—1949年,中國工礦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6%。其中增長率最快的兩個時期是:1912—1920年為13.4%;1931—1936年為9.3%。從近代中國工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增長及比重變化來看,1914年近代工業隻占到9%,采用手工業生產的占91%,到1936年近代工業占了28.93%,手工業生產下降到71.07%。同時在20世紀初,手工業當中也出現了現代化的趨勢,傳統的手工棉紡織業、繅絲業、絲織業、榨油等行業也采用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