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法國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與已經失去王位的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用洛林換得托斯卡納。1736年,他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人瑪麗亞·特蕾西亞女大公結婚,1737年,梅迪奇王朝結束,弗朗茨·斯蒂芬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弗朗切斯科二世。1740年,弗朗茨·斯蒂芬夫婦成為奧地利的共同統治者,托斯卡納於是成為奧地利帝國哈布斯堡一洛林王朝的領地。1859年,法國軍隊擊敗奧地利,1860年,托斯卡納被並入撒丁王國,1861年,托斯卡納成為意大利王國的一個省份。
由於拿破侖三世根據1864年“九月協定”提出了要求,1865年,佛羅倫薩取代都靈,成為意大利王國的臨時首都,以表明意大利王國不會遷都到羅馬。但是在1871年,意大利軍隊占領羅馬之後,將首都從佛羅倫薩遷往羅馬。在19世紀,佛羅倫薩的人口增加到原來的兩倍,而旅遊業、商業、金融業和工業增加到原來的三倍。
花之聖母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是佛羅倫薩的地標,是文藝複興時期第一座偉大建築。教堂是1296年由坎比歐負責建造的,1496年才最後完工。由於外觀以粉紅色、綠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現著女性優雅高貴的氣質,故稱為“花的聖母寺”。
教堂為拉丁十字形,長153米,寬38米,可同時容納一萬人。整個教堂裝飾華麗。教堂的右側有高85米的鍾樓高聳入雲。屬於佛羅倫薩哥特式建築風格。樓內有370級台階,可登高俯瞰全城。教堂的邊上還有一座八角形的洗禮堂,青銅大門上雕有著名的“天堂之門”,是基貝爾蒂花費21年的傑作。將《聖經·舊約全書》的故事情節分成十個畫麵,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該隱殺害他的兄弟亞伯,挪亞醉酒和獻祭,亞伯拉罕和以薩獻祭,以掃和雅各,約瑟被賣為奴,摩西接受十誡;耶利哥的失敗,菲利士人的戰爭,所羅門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別鑲嵌在銅門的框格內,現在的門上的作品是複製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館展出。
花之聖母大教堂最出名的是它那仿自羅馬萬神殿的圓頂,這也是全城建築的最宏大的交響樂,是天才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的絕世之作。巨大的穹頂直徑45米,布魯內萊斯基沒有畫一張草圖,不作任何計算稿,甚至不搭內部腳手架,完全憑心算和精確的空間想象開始動工。事實上,後來有人嚐試替代他,卻不知如何建造下去。還一度把他關進牢裏,最後還是得請他出山。1436年教堂落成時,連教皇也驚訝於這個“神話穹頂”。
維奇奧宮和維奇奧橋
維奇奧宮位於佛羅倫薩市中心的市政廣場東部,是全城的政治中心。建於1299年,曆時10年完工,又名老宮,是當時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國政廳。文藝複興時期權傾佛羅倫薩的梅迪奇家族,對維奇奧宮進行了大規模修整。1861年,維奇奧宮成為意大利王國的外交部,後從1871年起,一直是佛羅倫薩的政府所在地,現為市政廳。宮殿是一棟方形建築,共分三層,與歐洲其他宮殿相比,維奇奧宮建築平實,除了各層的拱形雙扇窗,外部的唯一裝飾便是正門之上的皇座狀裝飾。盡管外觀樸實,維奇奧宮內部的裝飾卻豐富得多,且有不少有著不菲價值的器物。佛羅倫薩共和國會議室位於維奇奧宮二層。維奇奧宮1層有年代久遠的壁毯和天花板壁畫,透出佛羅倫薩的藝術氣息。
維奇奧橋是佛羅倫薩最古老的橋,因橋兩側全是黃金雕刻工藝品店和珠寶店,所以又被稱為“金橋”。大橋最早建於972年,因橋墩太低曾兩次被洪水衝毀,現今看到的橋建於1345年,設計者則是喬托的弟子哥第。據說這條時髦的散步道兩旁在16世紀時全是皮革店和肉店,臭氣衝天。費迪南一世不堪此地的惡臭,便將所有攤販趕走,並在1593年拆去了市場,建起了與宮殿相稱的珠寶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座大橋幸運地沒有受到破壞,據說希特勒及其軍隊曾從這裏走過。
文藝複興的藝術寶庫
佛羅倫薩是文藝複興以來的藝術文化中心,所以擁有眾多的文化遺產,全市共有40所博物館和美術館、60多所宮殿及許許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著大量的優秀藝術品和珍貴文物。它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品保存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