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南歐古城(1)(2 / 3)

君士坦丁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緊靠著羅馬鬥獸場的西邊,建於公元312年,是羅馬城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是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2年徹底戰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並統一帝國而建的。這座三個拱門的凱旋門橫跨在道路中央,顯得形體龐大。凱旋門上方的浮雕板是當時從羅馬其他建築上直接取下來的,這也表明羅馬的藝術在當時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處在拱門上端兩側的那8座矩形浮雕原先是一座紀念馬庫斯奧裏列阿斯的建築物上的裝飾,隻是這位皇帝的頭像被重新雕刻成君士坦丁的樣子。盡管如此,它仍不失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凱旋門。

萬神殿

萬神殿位於羅馬舊城區的圓形廣場上,始建於公元前27~前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奧古斯都的女婿阿利帕建造,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公元80年聖殿發生一場大火,大部分建築燒毀,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哈德良皇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為天主教堂。將多尊聖骸保存於內,更名為聖瑪麗亞教堂,後拉特朗協約將其定為意大利國立教堂。也正是因此,萬神殿才在後來幸存下來。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築而毀滅。

遍布全市的噴泉和教堂

羅馬是個多噴泉的城市,無論漫步在街頭,還是到公園散步,幾乎在每個大型的廣場十字路口都會看到噴泉,各個噴泉形態各異,不同時代,不同風格。據統計,全羅馬市共有大小噴泉1300多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特萊維噴泉,據說這座噴泉是為了紀念一位給古羅馬軍隊指點水源的少女而修建的。所以又名“少女泉”。據說,隻要背對著維萊特噴泉,從肩部以上將一枚硬幣投入噴泉中,人們將會重返永恒之城——羅馬,這就是許願池、許願泉的來曆。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向噴泉內投入硬幣,定期會有一個慈善機構將這些硬幣收集,用於慈善事業。

羅馬還是一座宗教城,所以羅馬的教堂也特別多,全市有大小教堂700多座,不僅有天主教堂,而且還有猶太教會堂和穆斯林清真寺。最著名的教堂是聖彼得大教堂和千禧教堂。聖彼得教堂的穹頂像一頂皇冠,內牆用彩色大理石砌成,顯得非常富麗。1929年後,這裏變成了梵蒂岡的中心。千禧教堂則建成較晚,所以從設計上更為現代,與傳統的教堂建築風格有著很大的差別。現今是遊覽羅馬不可不去的景點之一,每年都會有眾多遊客前來遊覽並拍照留念。

佛羅倫薩

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發祥地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是托斯卡納區首府。15到16世紀時期,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而聞名於全歐洲。1865—1871年曾為意大利統一後的臨時首都。曆史上有許多文化名人誕生、活動於此地。佛羅倫薩曆史中心於198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公元前200年,佛羅倫薩還是菲耶索萊山腳下的一座小城。公元前59年,佛羅倫薩成為羅馬的殖民地,當時羅馬帝國建立了這個村莊來安置退役的士兵。公元3世紀時,其政治與文化地位已經可以和羅馬相媲美了。公元4世紀,這裏成為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的中心,之後先後被拜占庭帝國、東哥特人、倫巴德人和法蘭克人所統治。

1115年,佛羅倫薩開始成為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特許的自治城市。從13世紀起,因為皇帝和教皇的紛爭,城市中政界分為皇帝支持的齊伯林派和教皇支持的蓋爾非派,蓋爾非派在1269年埃爾薩穀口村獲勝,勝利後又由於依附教皇和強調獨立分為黑蓋爾非派和白蓋爾非派,最終黑派勝利,但很快政權落入梅迪奇家族手中,梅迪奇家族曾經出過幾任教皇,其獨裁統治持續將近300年,尤其以科西莫和洛倫佐祖孫二人的功績最為顯赫。

在15世紀,佛羅倫薩擁有重要的工業和大約80家銀行的總行和分行,總收入超過英格蘭。1494年,受到激進的道明會神甫薩佛納羅拉教導的影響,梅迪奇家族被驅逐,梅迪奇家族統治的第一個時期結束,佛羅倫薩恢複了共和政體。但是在1498年薩佛納羅拉被處死,在他死前留下了對《聖經》的默想心得,成為此後數百年間宗教爭議的主題。1530年,梅迪奇家族重獲權力,得到皇帝和教宗的支持,1537年獲得佛羅倫薩公爵的稱號,1569年,梅迪奇家族又從教宗得到托斯卡納大公頭銜,統治長達2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