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啤酒館”暴動(1 / 1)

德國一向有“啤酒王國”之稱,而巴伐利亞地區則是德國的“啤酒之鄉”,巴伐利亞地區的男女老少每人每年喝掉的啤酒達230升,啤酒館的數量也在上萬家左右。1923年,在巴伐利亞的首府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館中,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策劃了一場巨大的陰謀。

魯爾危機

1923年1月,因為魏瑪共和國無力支付當年的戰爭賠款,法國和比利時軍隊開進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一場災難性的危機出現了。原本就因為《凡爾賽和約》而感到屈辱的德國人更加憤怒,魯爾工業區的工人舉行了大罷工,德國的經濟徹底停擺了。在此後短短的8個月裏,德國的失業工人從100萬猛增到500萬,通貨膨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馬克徹底變成了孩子們堆積木的玩具。饑餓的老百姓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魏瑪共和國在內憂外患中搖搖欲墜。對於老百姓來說,魯爾危機是千年不遇的劫難;而對於野心家來說,魯爾危機卻是千年不遇的“良機”。一直在暗處坐看時局變幻的希特勒對這樣的局麵欣喜若狂,他覺得這是納粹黨進入曆史舞台的時刻了!按照希特勒的計劃,依靠納粹黨在巴伐利亞地區的數萬黨員先控製慕尼黑,然後再進軍柏林,那麼德國的天下便盡在他的掌握之中。為了壯大政變的聲勢,希特勒決定挾持巴伐利亞地區的軍政頭目和自己一起動手。

啤酒館的槍聲

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亞的行政長官馮·卡爾,駐軍司令馮·洛索夫將軍和地區警察局長馮·澤賽爾上校都來到了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勞凱勒啤酒館,出席在這裏舉行的一個集會。得知這個消息後,希特勒決定當晚動手。當天晚上8點多,正當卡爾先生在啤酒館中滔滔不絕地發表演說時,希特勒率領著他的衝鋒隊衝進了酒館,沒等人們反應過來,凶神惡煞的衝鋒隊已經在門口架起了機關槍,整個酒館許進不許出。然後,一臉興奮的希特勒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擁下,登上了講台。希特勒用興奮到發顫的聲音吼到:“全國性的革命已經開始了!巴伐利亞政府和全國政府已經被推翻,國防軍駐地和警察局已經被我們占領,軍隊和警察正在字旗的指揮下前進。”這篇講話摻了太多的水分,衝鋒隊隻是占領了當地的陸軍司令部,火車站、電報局和政府大廈這些重要機關還在地方政府的掌握之中。可慌亂中的人們沒有時間辨別真偽,眼睜睜地看著三位政府高官被希特勒帶進了隔壁的房間。

三位心驚膽戰的高官剛一進入房間,希特勒就要求他們“入夥”。可不論是利誘還是脅威,三位政客就是不肯加入希特勒的“臨時政府”。被逼無奈的希特勒隻好請來了德國軍界的重量級人物魯登道夫來當說客。隨即,卡爾等人表示願意和希特勒合作。就在希特勒以為大事已成的時候,三位政客卻從啤酒館溜走了,他們不但宣稱被迫發表的聲明一概無效,還調集了當地駐軍準備鎮壓納粹黨。

1月9日上午,孤注一擲的希特勒、魯登道夫等人率領3000多人的衝鋒隊向市中心進發。當他們的隊伍剛剛接近陸軍大樓的時候,警察開槍了,16名納粹黨徒被擊斃,魯登道夫當場被捕,希特勒則趁亂逃離現場。兩天後,他在藏身之地落網,戈林、赫斯等人逃往奧地利,希特勒處心積慮發動的啤酒館暴動徹底失敗了。1924年,巴伐利亞的特別法院做出了相關判決,希特勒被輕判為5年徒刑(實際上他在監獄裏待了不到9個月)。1924年4月,希特勒被送往慕尼黑以西的蘭茨貝格要塞監獄。在獄中希特勒口述完成了日後臭名昭著的“作品”——《我的奮鬥》一書。當年12月,希特勒被釋放出獄。經曆過這樣的“磨難”,希特勒變得更加狡猾,他重建了納粹黨,走上了選舉奪權的“合法”道路。

延伸閱讀

《我的奮鬥》

《我的奮鬥》一書是由希特勒口述、自願追隨希特勒入獄的莫裏斯和赫斯記錄而成的,原名為《四年半來對流言、愚蠢和膽怯的鬥爭》,後出版時改為《我的奮鬥》。全書共27章40餘萬字,分上下兩卷。希特勒在書中竭力宣揚反動的沙文主義,複仇主義和種族主義,他以“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等口號迷惑群眾,鼓動德國走向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書中還提出了吞並奧地利,將蘇聯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同“不共戴天的死敵”法國算賬,為德國未來的侵略戰略描繪了一個大致的輪廓。這本書在1925年剛出版時隻售出了不到1萬冊,而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時,它已經發行了數百萬冊,成為了法西斯德國內外政策的綱領,給世界人民帶來一場空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