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魏瑪共和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時候,一個名為德國工人黨的團體也在巴伐利亞地區成立了。這個團體被一個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人賦予了一個可怕的名字——“納粹黨”(Nazi,德語中是民族社會主義者的縮寫),那麵紅底白色圓心上鑲嵌著黑色字的旗幟也就此出現在了曆史的舞台上。
落魄“畫家”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生於德國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他的父親是邊境的海關文職官員。希特勒小時候曾經對繪畫很感興趣,想成為一名藝術家,可他脾氣暴躁的父親卻堅決要兒子當公務員。一旦希特勒流露出不滿,父親就用馬鞭給他“上課”。1903年,父親因為中風去世,14歲的希特勒成為了家中唯一的“男子漢”,家裏再也沒有人能阻止他追求自己的“夢想”。1906年,希特勒報考鼎鼎大名的維也納美術學院,結果名落孫山,他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鄉。1908年,母親去世,希特勒重返維也納繼續自己的畫家夢。可沒過多久,他就用完了父親留下的遺產,隻好過著流浪的生活,這倒讓他結識了不少三流九派的人物。後來,窮困潦倒的希特勒在朋友的幫助下搬入了一所單身漢公寓,靠賣畫維持生計。然而此時的希特勒已經不甘心當一個安安穩穩的畫家,他把自己的公寓變成了一個政治活動中心,他和失意的房客們談論政治,鼓吹極端國家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思想。這時的希特勒已經形成了他的“人生觀”,也就是“雅利安種族天生高貴,而猶太種族天生低賤。”
參加一戰
1913年,希特勒懷著對大德意誌民族的狂熱情緒移居慕尼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喜不自禁,立即上書巴伐利亞國王,懇求國王批準他參加巴伐利亞軍隊。8月4日,希特勒獲準作為誌願兵加入了巴伐利亞步兵師,成了一名傳令兵。不久,希特勒因功晉升為下士,還獲得過兩枚獎章。在後來的戰鬥中,希特勒兩次負傷,第一次是被子彈擊中腿部,第二次則是受到英軍的毒氣攻擊,造成了雙眼暫時失明。1918年,德國戰敗投降時,希特勒正在醫院裏治療眼睛。當他得知這一消息後,這位滿心大德意誌夢想的士兵痛哭失聲,他覺得自己所有的“犧牲”和“努力”都白費了,德國遭到了“出賣和淩辱”。一戰結束後,年滿30的希特勒被陸軍部看中,被調到陸軍政治部新聞局工作。1919年9月的某一天,希特勒被陸軍政治部派往了慕尼黑,調查一個名為“德國工人黨”的政治團體。正是這次調查改變了希特勒的人生軌跡,這位落魄的畫家、失意的士兵在會場上第一次展現了自己的演講才能,他將一位鼓吹將巴伐利亞從德國分裂出去的教授罵得狗血噴頭。會議結束後,德國工人黨的負責人將一份入黨宣傳冊遞給了希特勒。經過幾天的思考,希特勒最終決定加入“德國工人黨”,按照希特勒的原話,“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個決定”。就這樣,希特勒成為了該黨的第55名黨員和主席團的第7名委員。
天生黨棍
加入德國工人黨後,希特勒感覺打開了一扇命運的大門,他決定用自己的政治理念“改造”工人黨。1920年,工人黨召開了46次大型集會,希特勒在其中的31次集會上發表了演說,他用戲劇性的表情、煽動性的排比語句、激昂的情緒、誇張的肢體語言讓很多德國人在“熱情”中喪失了理智。鑒於希特勒在發展黨員方麵表現突出,希特勒在工人黨內的地位急速上升,很快被主席團任命為宣傳部長。1920年2月,希特勒和工人黨的主席安東·德萊克斯勒等人共同製定了工人黨的綱領性文件——《二十五點綱領》。為了贏得中下層民眾的支持,希特勒舉起了“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杆大旗,德國工人黨也正式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也就是後來的納粹黨。希特勒的所作所為讓他在巴伐利亞地區名聲大噪,他成為當地有名的政治人物。
1920年3月,希特勒被解除了軍職,他開始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納粹黨的“建設”中。自詡藝術細胞出眾的他為納粹黨設計了字旗,這個旗幟在1935年之後成為了納粹德國的國旗。有了綱領,有了旗幟,希特勒還不滿足,他唆使納粹黨買下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報紙——《人民觀察家報》,又組織一大批退伍軍人成立了名為“衝鋒隊”的打手組織。就這樣,納粹黨開始從地區性政黨向國家性政黨發展,黨員數量從數十人猛增到數千人,納粹黨後來的主要頭目魯道夫·赫斯、赫爾曼·戈林等人都是在這一時期加入的。1921年7月,在納粹黨內的大會上,希特勒被推選為主席。大權在握後,希特勒修改了黨章,撤銷了委員會,廢除選舉製,納粹黨的各級領導不再由成員選舉,而是由領袖,也就是希特勒任命。不久,希特勒自任為納粹黨的元首,納粹黨成為了他個人意誌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