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了德意誌,戰勝了入侵之敵,這對於任何一位帝王都是值得慶賀的大事,可對於雄心勃勃的奧托大帝這隻是一個開始,他的目標是要像查理大帝那樣向意大利進軍,讓教皇把象征尊嚴、榮譽和權力的王冠戴在自己的頭上。這個遠大目標就像黑暗中的一座燈塔,指引著奧托將矛頭對準了教皇的大本營——意大利。
正在奧托大帝為出兵意大利的借口煞費苦心的時候,上天賜給了他一個機會。961年,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和意大利城市貴族爭奪權力失敗,隻好向手握重兵的奧托大帝求救。奧托大帝收到教皇的求救信後喜出望外,連忙率領著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殺入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城市貴族哪裏是奧托大帝的對手,很快就被奧托大帝的軍隊殺得大敗,教皇約翰十二世這才坐穩了自己的位子。962年2月2日,約翰十二世為感激奧托大帝的慷慨相助,在羅馬為奧托加冕,稱他為“奧古斯都”。奧托大帝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成為了“羅馬人的皇帝”,這也是後來“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在此後的840多年裏,德意誌王國也被稱為了“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誌、奧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和瑞士。奧托大帝加冕後的第11天,他與教皇簽訂了著名的《奧托特權協定》,規定了皇帝對教皇的保護,教皇要絕對效忠於皇帝的義務,教皇的人選由皇帝來決定。963年,奧托大帝廢黜了教皇約翰十二世,確立利奧八世為新教皇。這一舉動等於否定了中世紀教皇淩駕於皇帝之上的慣例,開啟了皇帝任免教皇的先例,這也拉開了曆史上皇帝與教皇長期鬥爭的序幕。之後,奧托大帝為了維持對教皇的控製,他還兩度進軍羅馬。奧托大帝在控製教皇的同時也積極利用教皇來為其國家服務,他將主教教區改為采邑,這樣主教就可以向帝國內其他官員一樣,擁有一切世俗的權利,這樣就贏得了主教們的歡心,成為了帝國的堅實支柱。主教們還發揮他們的優勢,在意識形態上對那些被奧托大帝征服的民族進行“教育改造”,消磨他們的意誌,使他們成為了帝國的忠實臣民。
小資料·德國
德意誌曆史上的3個帝國
在德意誌1000多年的曆史中,曾經出現過3個帝國:962年到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又稱第一帝國)、1871年到1918年的德意誌第二帝國和1933年到1945年的德意誌第三帝國。其中後兩個帝國的壽命都很短,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存在了12年,霍亨索倫家族建立的第二帝國也隻存在了47年。相比於這兩個帝國,奧托一世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存在的時間要長得多,直到1806年被拿破侖一世“取締”。從奧托一世之後,每一任德意誌國王都渴望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不過由於皇帝和教皇的權力鬥爭和諸侯勢力的增強,這個帝國開始由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變成了一個鬆散的聯邦組織,按照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話說:“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又不羅馬”。1806年,在拿破侖一世的逼迫下,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
奧托大帝一生南征北戰,打下了一個大大的帝國,他利用教皇的勢力將自己送上了皇帝的寶座,奠定了“神聖羅馬帝國”基礎。他一方麵把德意誌各公國統一到了一麵旗幟之下,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一方麵屢屢對意大利用兵,拉開了教皇和皇帝鬥爭的序幕,從此教皇的所在地意大利便不得安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