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早期發現癌症,改寫自己的健康命運 一、 發現癌症,關鍵並不取決於醫生,而是你自己
癌症雖然有一些預防的措施,但是,采取了這些措施,對於個體來說,並不能保證癌症不會找上門,照樣可能患上癌症。如果吃東西往下吞咽的時候,食物很順利地通過食管了,你大概不會想去醫院做一次食管鏡、胃鏡檢查,因為你沒有症狀。如果吃飯時,吞咽很費勁,覺得嗓子眼不順溜了,才想到去醫院查一查。一般人都是這樣,沒有症狀不會主動看醫生,包括我也在內。幾十年來,大家已經習慣了有病看醫生,等於把自己的健康交給了醫院和醫生。
有的癌症病人在醫院檢查,已經是晚期了,醫生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不早點來?”癌症早期往往也沒有症狀啊,人們習慣了沒有明顯的症狀不會去主動上醫院、看醫生。大家忽略了這樣一個概念,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許多疾病是可以預防與控製的。
有一次,我與一位著名的腫瘤學專家在一起開會,他現在70多歲了,退休了,還擔任著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領導工作。我和他談早期發現癌症的事,說起我參與編寫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其中提到:“異常腫塊、腔腸出血、體重減輕是癌症重要的早期報警信號。”
他聽了,對我搖搖頭,說道:“老趙啊,這個提法值得商榷呀,這麼提,可能會誤導群眾!”我一聽心裏就“毛”了,我們是不是講錯了什麼?
他說:“二三十年前,我們宣傳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把這些早期症狀稱之為癌症的‘蛛絲馬跡’,有十幾條。但是,現在這種提法已經過時了。如果病人已經大便出血了,拉出來的已經是黑色的大便了,吃飯時覺得食物在嗓子眼噎住了,不順溜了……這實際上已經不是癌症的早期了,是中晚期的症狀了。”
他說的很有道理。癌症雖然有一些預防的措施,但是,采取了這些措施,對於個體來說,並不能保證癌症不會找上門,照樣可能患上癌症。癌症還有許多待解之謎,遠遠沒有研究清楚。
例如,有人並不吸煙,偏偏患上了肺癌。確診以後,病人覺得很冤枉,心想:肺癌是“煙民”的“專利”,我怎麼也得了肺癌?
事實是現在肺癌已經遠遠不是“60歲”吸煙者的“專利”了,年輕人,以及吸煙的女性,患肺癌的比率逐漸上升。遺傳基因、二手煙、空氣汙染(尤其是室內的氡氣汙染)等,都是可能引起肺癌的因素。也就是說,種種預防措施其實難說可靠,自我檢查也往往存在判斷失誤的風險。由於一些癌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定期進行醫療檢查能在及早發現和及時治療癌症方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年以上煙齡的人,每年一定要進行一次包括X射線胸片正側位的健康體檢,這才是可靠的預防措施。
比如,當女性自己能夠感知乳房腫塊的時候,也許癌細胞已經轉移了。預防乳腺癌的科普文章裏,教給女士們如何檢查自己的乳房,方法很具體,這個不錯,現在還很適用。但是,如果腫塊隻有半個黃豆粒大小,自己是難以發現的,一般人隻能在乳房上摸到鵪鶉蛋、鴿子蛋大小的腫塊。0.5厘米以下的腫塊才是早期。問題是那麼小的腫塊,包括醫生在內,誰也很難用手摸出來。X射線能測到的最小腫瘤,自己或者醫生用手指頭是摸不出來的。X射線的照射劑量很少,能準確測出乳房中的任何異常組織或乳腺癌。發達國家的研究顯示,通過拍X光片子檢查,已經使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