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最可靠而且有效的防癌措施 五、 你是不是C型性格?
情緒也與癌症的發生有關,終日鬱鬱寡歡、過分壓抑自己情感的人患癌的機會多。所以保持好心情也有利於防癌。心理因素是致癌的危險因素嗎?回答是肯定的。毛主席在1949年4月有一首詩,和民主人士柳亞子的一首詩,詩中有兩句:“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說得很有道理,牢騷太多了,會引起疾病,能讓你腸斷,也能引起癌症,因為癌不隻是一種身體的疾病,還是一種身心疾病,這些觀點在4000多年前中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指出了,心理因素和身體疾病相關。
“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於陰。”一些醫學名家在此基礎上又有新發展,提出了七情致病學說,指出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心理反應可引起各種疾病,癌症當然不能例外。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在一種壓抑、鬱悶,心情不愉快的精神狀態下,或者長期的工作緊張,造成精神也十分緊張,必然使他的免疫功能下降。很早以前,我就想這個問題,我們國家那麼多老革命、老前輩,包括周恩來、陶鑄、陳毅,都是得腫瘤去世的。在那個特定的非常年代,他們的精神非常壓抑,所以腫瘤和心理問題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也不是什麼新的發現。我們古代醫學對心理可以致病有非常豐富的記載,一首古詩說得非常好:“暴怒傷肝火上頭,肺病最怕添憂愁,思慮過度傷脾胃,驚恐傷腎尿自流。”你看,說這個人嚇得尿了褲子,沒聽說這個人嚇得惡心、嘔吐。中醫學說認為,不同的情誌對應著不同的髒腑,說得非常明確,所以情緒可以致病,不是外國人發現的,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麵有非常豐富的記載。
現代醫學認為長期的慢性緊張、焦慮、憤怒、怨恨、灰心失望就會引起機體激素的不平衡和降低免疫係統功能,助長癌細胞的滋長蔓延。因此給人們提供一些解除心理不良反應的方法,樹立起健康的心理,對預防癌症的發生很有益處。
臨床研究也發現,情緒與癌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情緒樂觀的癌症病人,經過治療後的複發率都比較低,因此生存年數比較長。反之,情緒低落、思想悲觀、精神抑鬱的癌症病人,複發率較高,生存年數也減短了。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有部分癌症病人在發病前,都曾經曆一段長時間的精神創傷與打擊。長時間處於絕望和無助狀態的人,容易患癌症。國外曾有人對1000多名白血病及淋巴病人進行過回顧研究,發現他們在發病前一段時間,大多數人都有過愁腸百結的個人經曆和悲痛不已的家庭遭遇。現代科學同時也證明了愉快、輕鬆的情緒對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
一個人的抗癌鬥誌、積極態度和樂觀情緒,都與癌症療效有關。即使最好的藥物,對於那些情緒頹喪、喪失信心的病人,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癌症病人與他們的家屬,都應重視心理因素對癌症的影響,從而調動精神上的各種能動性與積極性,更快速地戰勝病魔。
所謂的心理因素,包括內容很多,也很抽象,具體來說,牽扯到心理因素與癌症的關係,實際主要在談三個方麵的因素。
首先是個性。個性就是指一個人由於生活環境和教育背景不同,長期以來形成對於事物一個固定的看法和反應的形式,這就是人的個性。
對待同一件事情,由於個性不同,看法和反應形式是不同的。我舉一個例子。在國外,一位女士穿得很漂亮,一位男士說:“今天你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歡你。”如果這位女性的個性比較開放,她會說:“謝謝!。”但是,遇到保守的女性,個性比較內向,她一定認為這個男人“不正經”、“老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