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漢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中青。此四野星所出,出非其方,其下有兵,衝不利。
四填星,所出四隅,去地可四丈。
地維鹹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所見,下有亂;亂者亡,有德者昌。
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所燭者,城邑亂。
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
星者,金之散氣,本曰火。星眾,國吉;少,則凶。
漢者,亦金之散氣,其本曰水。漢,星多,多水;少,則旱。其大經也。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其所往者,兵發其下。
天狗,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墮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其下圜如數頃田處,上兌者則有黃色,千裏破軍殺將。
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其見也,不種而獲;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蚩尤之旗,類彗而後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
旬始,出於北鬥旁,狀如雄雞。其怒,青黑,象伏鱉。
枉矢,類大流星,蛇行而倉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長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見,兵起。
星墜至地,則石也。河、濟之間,時有墜星。
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
凡望雲氣,仰而望之,三四百裏;平望,在桑榆上,千餘二千裏;登高而望之,下屬地者三千裏。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自華以南,氣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氣正赤。恒山之北,氣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間,氣皆黑。江、淮之間,氣皆白。
徒氣白。土功氣黃。車氣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騎氣卑而布。卒氣摶。前卑而後高者,疾;前方而後高者,兌;後兌而卑者,卻。其氣平者其行徐。前高而後卑者,不止而反。氣相遇者,卑勝高,兌勝方。氣來卑而循車通者,不過三四日,去之五六裏見。氣來高七八尺者,不過五六日,去之十餘裏見。氣來高丈餘二丈者,不過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裏見。
稍雲精白者,其將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絕遠者,當戰。青白,其前低者,戰勝;其前赤而仰者,戰不勝。陣雲如立垣。杼雲類杼。軸雲摶兩端兌。杓雲如繩者,居前亙天,其半半天。其蛪者類闕旗故。鉤雲句曲。諸此雲見,以五色合占。而澤摶密,其見動人,乃有占;兵必起,合鬥其直。
王朔所候,決於日旁。日旁雲氣,人主象。皆如其形以占。
故北夷之氣如群畜穹閭,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故候息秏者,入國邑,視封疆田疇之正治,城廓室屋門戶之潤澤,次至車服畜產精華。實息者,吉;虛秏者,凶。
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喜氣也。若霧非霧,衣冠而不濡,見則其域被甲而趨。
夫雷電、蝦虹、辟曆、夜明者,陽氣之動者也,春夏則發,秋冬則藏,故侯者無不司之。
天開縣物,地動坼絕。山崩及徙,川塞溪垘,水淡地長,澤竭見象。城郭門閭,閨臬枯槁;宮廟邸第,人民所次。謠俗車服,觀民飲食。五穀草木,觀其所屬。倉府廄庫,四通之路。六畜禽獸,所產去就。魚鱉鳥鼠,觀其所處。鬼哭若呼,其人逢俉。化言誠然。
凡候歲美惡,謹侯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氣始萌。臘明日,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四始者,候之日。
而漢魏鮮集臘明正月旦決八風。風從南方來,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菽為,小雨,趣兵;北方,為中歲;東北,為上歲;東方,大水;東南,民有疾疫,歲惡。故八風各與其衝對,課多者為勝。多勝少,久勝亟,疾勝徐。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昳至飼,為黍;飼至下飼,為菽;下飼至日入,為麻。欲終日有雨,有雲,有風,有日。日當其時者,深而多實;無雲有風日,當其時,淺而多實:有雲風,無日,當其時,深而少實;有日,無雲,不風,當其時者,稼有敗。如食頃,小敗;熟五鬥米頃,大敗。則風複起,有雲,其稼複起。各以其時用雲色占,種其所宜。其雨雪若寒,歲惡。
是日光明,聽都邑人民之聲。聲宮,則歲善,吉;商,則有兵;徵,旱;羽,水;角,歲惡。
或從正月旦比數雨,率日食一升,至七升而極;過之,不占。數至十二日,日直其月,占水旱。為其環域千裏內占,則為天下候,竟正月。月所離列宿,日、風、雲,占其國。然必察太歲所在。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此其大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