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幾百年存放在圓明園裏的寶物早已變成了列強手中的戰利品,大把的絲綢,一大堆的寶石,一大批的珍珠都落入了英法聯軍士兵的口袋。一些帶不走的珍貴家具,他們幹脆用大斧統統砸碎,然後再取下鑲在家具中的珍珠。
經過近半個月的瘋狂劫掠後,昔日繁華至極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一片狼藉,有點價值的東西幾乎都被掏空。為了遮蓋搶奪的罪行,英法聯軍決定燒毀圓明園。火光到處,所有的廟宇、宮殿、古老建築都化為烏有。經過兩天兩夜大火的洗禮,圓明園變成了一堆廢墟。曆經無數能工巧匠幾十年精心設計出來的圓明園,凝聚無數先人智慧與血汗的圓明園,就這樣被英法聯軍肆意劫掠,就這樣在大火中化為了灰燼。
趣味連接:英法聯軍燒毀的並非隻有圓明園
有一種說法認為英法聯軍燒毀的並非隻有圓明園,圓明園隻不過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順口溜。其實,不僅圓明園,而且圓明園附近的萬壽山、玉泉山、香山、清逸園、暢春園等眾多曆史文化古跡都遭受了毀滅性的掠奪並慘遭燒毀。
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女人腳下的大清王朝
曆經幾百年風風雨雨的大清王朝在辛酉政變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不僅僅是整個大清朝廷的命運,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都主宰於一個女人的手中。慈禧太後,一個令國人唾棄的名字,一個令全世界絕大部分男人自愧不如的女人,將大清朝的未來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長達幾十年,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垂簾聽政四字對於稍知曆史的人來說,恐怕都帶有深惡痛絕的情緒。因這四個字,連著一部喪權辱國史--倘若不是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濫攬坤綱,中華民族也許不會經過長達一個世紀的血與火的蹂躪。
其實,慈溪垂簾聽政是曆史賦予她的一項光榮而又神聖的使命。由於當時同治帝幾歲便登基稱帝,將所有的權力下放給其他輔佐大臣慈溪又不放心,加上她本人也喜歡權力,這一切為她的垂簾聽政創造了絕好的機會。十多年後,同治長大成人後由於受太監唆使而經常出宮尋花問導致身體虛弱,剛剛親政便暴斃身亡。慈禧太後又一手扶植了其兄醇親王奕寰之子、4歲的載為光緒皇帝,再一次製造了長期垂簾聽政的機會。這次扶植光緒登基的意圖並非如上次那般順利,眾多的大臣對慈溪太後的行徑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但最慈禧太後最終在同治皇帝的師傅翁同等的大力支持下使得其垂簾聽政的陰謀再次得逞。為使這垂簾聽政像上次一樣穩固而長久,慈禧太後將光緒皇帝的生父生母完全排斥於權力中心,不許他們入宮居住,這就杜絕了他們擁有權力的機會,甚至就連光緒皇帝自己也未經過慈禧太後允許很難回家省親。更有甚者,慈禧太後幹脆要求光緒皇帝自稱兒臣,也就相當於慈禧太後成了光緒皇帝的親爸爸,此時光緒皇帝完全成為了慈溪太後的一個傀儡皇帝。到了光緒皇帝年滿16歲,按照祖製,原本其政治監護人必須將權力完全歸還,慈禧太後不敢違背祖製,不得不宣布“歸政”。但是長期籠罩在慈禧太後陰影之下的光緒皇帝哪裏敢得罪慈禧太後,不得不以自己尚幼而需要繼續接受教育為由,主動與師傅翁同、李鴻章等一起躬請慈禧太後繼續垂簾聽政。
實際上,自從西方列強發動鴉片戰爭以來,晚清帝國實際上都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不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都隻不過是慈溪太後手中的一顆棋子,不論甲午戰爭還是戊戌變法以至於直到新政立憲,實際上都隻是慈禧戲園子裏麵的折子戲。
趣味連接:垂簾聽政的內幕
曆史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就其內心而言並非真想做中國的主宰者,是當時的形式迫使她,因為當時根本沒有什麼值得令她信任的大臣,她也不可能放心將輔佐年幼君王的重任托付於外室,為了大清江山的穩固,她沒有別的選擇。
左宗棠收複新疆--民族棟梁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