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清(2)(2 / 3)

大貪官和珅--隱藏在朝廷的巨大蛀蟲

和珅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著名的貪官,他因貪汙而獲得的財產,據說富可敵國。他憑借著出色的才華獲得了乾隆皇帝的賞識,擔任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內閣大學士等要職。在20年之內獲得了五十餘次升遷,可謂官運亨通。

和珅最大的本領不在於很有才氣,而是在於他的圓滑世故、八麵玲瓏。他能摸清乾隆皇帝的秉性,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在乾隆麵前極盡拍馬屁之能。據史料記載,最初和珅隻是皇帝出行時的一個護轎校尉。乾隆有一次準備外出,可侍從的官員竟然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龍顏大怒自言自語的罵了出來,官員們嚇得大氣不敢出,可誰曾想和珅竟然從容的回答要皇帝按律懲處管事的官員。乾隆見和珅眉目清秀,態度鎮靜,心下大喜,馬上遷升他為總管儀仗對的隊長,不到多久,又提升他為禦前侍衛。這樣不過幾年的功夫,和珅的官職就連升了幾級,創中國曆史所有官員升遷速度的記錄。乾隆後期,由於乾隆皇帝年老力衰,幾乎所有的朝政大事盡歸和珅掌控。這樣的環境為和珅利用他的權力搜刮財富創造了便利。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員為了自身前途拚命地搜刮百姓,將獲取的大部分不義之財送給和珅。見和珅如此情形,很多正直的官吏看不慣,於是想上奏給乾隆知道,誰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的奏折還沒有送到乾隆的禦前,便被和珅派來監視百官的探子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和珅,自然這些奏折都沒有成功,反而導致奏事者丟掉了官帽。

和珅的好運一直持續到乾隆皇帝死,清仁宗也就是嘉慶皇帝繼位後,首先要懲辦的官員便是和珅,因為他早就對和珅貪贓枉法心懷不滿,於是他下令摘取了和珅的官冒並抄了他的家,根據大清律例將和珅投入了監獄。據史書記載,當時從和珅家裏共抄出沙金200餘萬兩,赤金480萬兩,白銀940萬兩,總數約為八到十億兩白銀,清朝當時每年的財政收入也隻不過是二億兩白銀而已。和珅倒台使得廣大百姓拍手稱快,鑒於他貪汙數額巨大,有人建議應當將他淩遲處死,嘉慶皇帝考慮到和珅對大清朝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再加上又是先帝的寵臣,不得不顧及到政治影響,處理重了不合適,於是命和珅在監獄自殺。嘉慶皇帝獲得了和珅的萬貫家財之後,原來空虧的府庫頓時充盈,於是民間流傳了這樣一句俗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趣味鏈接:

據史料記載,和珅得罪嘉慶最終被賜死,絕非偶然的錯失,這家夥位極人臣二十年,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計搜集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材料,嘉慶皇帝的資料自然也在其中,後來竟然敢用這些資料要挾身為皇帝的嘉慶,可見其膽大之極。

白蓮教起義--清朝衰敗的最佳見證

白蓮教從元朝末年建教之初到明朝被禁止,又到清朝末年教徒蔓延全國最終發展達到頂峰,經曆了三個朝代近五六百年的曆史,它的生命力可謂旺盛至極。

眾所周知,清朝末年乾隆皇帝接二連三的南巡攪得百姓不得安寧,加上貪官汙吏橫行使得廣大農民忍無可忍,於是白蓮教又悄悄在民間蔓延開來。遍布全國各地的白蓮教徒震驚了乾隆,他立刻命令各地的總督巡撫捉拿。誰曾想這些官吏十分害怕被教徒暗殺,不僅不去捉拿教徒替百姓除害,反而趁機對百姓進行敲詐勒索。被逼之下,參加白蓮教的百姓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白蓮教的星星之火,頃刻間便形成了一種燎原之勢。湖北的白蓮教首領齊林首先率領教徒發動了起義,畢竟是一種教徒臨時性的組合而成的軍隊,哪裏經得起清廷正規軍隊的一番衝殺,起義軍首領齊林最終寡不敵眾被官府捉住砍頭。於是白蓮教徒推舉了齊林的妻子王聰兒為起義首領繼續與朝廷相對抗。嘉慶元年,白蓮教的第一支起義大軍一襄陽義師在王聰兒的領導下順利組建,她自任總教主。王聰兒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巾幗英雄,每次臨敵她都衝在隊伍的最前麵,帶領白蓮教徒衝入清兵的隊伍,把清兵殺得落荒而逃。襄陽義軍攻河南,入陝西,進四川,南征北討,從此,襄陽義軍成為了全國反清勢力的主力軍隊,各地的反清組織也紛紛起兵響應,各種各樣的義軍如太平義軍、達州義軍、東鄉義軍等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起來和襄陽義軍往來策應。此後,白蓮教威震全國,王聰兒領導的襄陽義師迅速控製了陝西、山西等幾個省份,規模發展到幾十萬人。不久,被起義軍震怒了的清朝政府又調集重兵圍攻起義軍。嘉慶三年,王聰兒由於在率軍進攻西安的過程中失利而被迫向湖北撤退,清軍緊追不舍,在追到限西之時與起義軍正麵交鋒,清廷的勢力本來就比起義軍強,再加上經過了幾天幾夜的奔波起義軍士兵早已疲憊不堪,根本不是清兵的對手。最後王聰兒與其他起義將士被逼入絕境,紛紛縱身跳下懸崖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