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三月,耿精忠據福建叛。不到半年滇、黔、湘、川、桂、閩六省皆叛。十五年尚之信據廣東叛。同時,戰亂擴大到贛、陝、甘、等省。麵對險惡的形勢,聖祖臨危不亂,首先打擊元凶,殺吳三桂之子吳夢熊,派兵阻擊湖南、四川之叛軍,固守江西。對於耿、尚二藩則暫時停撤。由於軍事部署得宜,策略靈活得當,到十六年漸漸扭轉了戰局。耿、尚二藩叛而複降,陝西幾經反複終於平服。吳三桂取得湖南後,舉棋不定,錯失時機,幾十萬大軍毫無進取。清軍傾全力進攻湖南,收複大片被占地區。吳三桂為作垂死掙紮,於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他坐困一隅,於當年八月憂忿而死。其孫吳世璠繼立,退居貴州。清軍奮力猛進,十八年收複湖南,十九年收複四川,二十年十月下昆明,吳世璠服毒自盡,三藩之亂終於被平複了。
從此之後藩鎮製被取消了。平定了曆時八載,波及十省的叛亂,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為維護國家統一和開發邊疆奠定了良好基礎。
趣味連接:吳三桂殺皇帝
永曆帝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明神宗朱翊鈞孫。清兵入關,他於廣東肇慶稱帝,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緬甸,後為吳三桂索回絞殺於昆明,終年40歲。
中俄之戰--外蒙古獨立始末
在中國曆史上,蒙古一直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清朝初年,曆經了幾百年的蒙古遭受了巨變,分為了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內蒙古,漠西和漠北蒙古為外蒙古,在俄國的強迫幹預下,它變成了今天的蒙古共和國。
早在清朝初年,沙俄便憑借自身強大的武力開始不斷侵擾蒙古地區。為防止割據,清廷在庫倫設置大臣管轄蒙古地區事物。為了防止沙俄對中國領土更進一步的進犯,1727年中國與俄國簽訂了《恰克圖界約》,在該界約中肯定了蒙古屬於中國的事實,但同時該條約也肯定了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為俄國的勢力範圍,這就為後來俄國扶持外蒙獨立留下了隱患。清朝末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朝政府無暇他顧,沙俄便趁亂在外蒙古扶植親俄勢力並在俄國的直接指揮下宣布獨立。獨立後的外蒙古並沒有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主權,它與俄國簽訂了《俄蒙協定》、《商務專約》等一係列的協定或條約,實際上外蒙古成了沙俄的一個傀儡政權。1913年,沙俄又利用了袁世凱政府內外交困的政治局麵逼迫袁世凱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文件》,該文件正式確認了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改外蒙古的"獨立"為"自治",但中國不能在外蒙古駐軍、移民外蒙,凡是有關外蒙古事務須由中俄兩國協商解決。實際上沙俄變相的迫使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其所占領。盡管1917年俄國爆發了革命使得外蒙古失去了依靠而回歸中國,但是外蒙的獨立運動並未停止,終於在1924年宣布脫離中國政府的控製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古地區這樣的獨立活動當然遭受到了中國人民一致的抗議,在此情形下,俄國又再次充當了外蒙古的“保護傘”,他一麵派重兵進駐外蒙企圖強製將外蒙古從中國分離,一麵又與中國簽訂《中蘇協定》承認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
蘇俄處心積慮地製造外蒙獨立,屢屢在中俄邊界製造事端。中日戰爭日本戰敗後,以蘇聯為首的雅爾塔會議不顧中國人們的反對決定維持外蒙分裂現狀。即便後來南京政府派出使團到莫斯科和談,當局者斯大林仍然蠻橫地要求中國同意外蒙獨立。1945年10月,在蘇聯的慫恿下,外蒙舉行"全民公決",全部讚成獨立。至此,中國政府被迫正式承認外蒙獨立,直到今天,外蒙古仍然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
趣味鏈接:外蒙古的悔悟
自外蒙古宣告獨立之日起,蘇聯軍隊就一直留在那。這期間,那些在蘇俄控製下被剝奪了權力的蒙古上層王公逐漸開始醒悟,後悔將蒙古從中國分離,紛紛逃到中國要求中國政府收回蒙古主權,但是遭到了蘇聯政府強烈的阻撓。
雍正奪位--鼎盛時期的宮廷皇位之爭
雍正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也是少數在民間有爭議的帝王之一。說他偉大,是因為他的文字武功,的確令曆史上許多的君王望塵莫及;說他有爭議,是因為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其中貶他的人即以雍正奪取皇位為基點,認為他是通過非法途徑登上皇位的。
褒揚他的人認為,他是通過遺詔繼位的正當途徑登上皇帝寶座的。他們認為主要有三點可以支持這一說法的正確性,其一為雍正從小便受到康熙的信任,派他到天壇代行祭天大典,這足以說明康熙臨終前是有意讓雍親王繼承皇位的。其二是《清聖祖仁皇帝實錄》明確記載著康熙的遺旨上清楚的寫明了有皇四子雍正繼位。其三是以《康熙遺詔》為證,這份遺詔上明確寫明了由胤禛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