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清(1)(2 / 3)

趣味連接:鄭成功是中日混血?

鄭成功身上其實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統,因為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

鄭成功的父親鄭父芝龍在明天啟三年(1623)隨一艘荷蘭商船到了平戶,當時才19歲。在清理船貨、等待順風返航期間,借住在比他大兩歲的田川小姐家中,這對青年男女很快墜入愛河並私訂終身。隻是鄭芝龍在鄭成功出世後,不到一個月就隨原船離去了,因此和田川小姐分了手。

後來,鄭芝龍成為在中日之間經常出沒的海盜,直到明崇禎元年(1628)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

1630年,也就是鄭成功7歲時才被接回福建老家。

少年康熙鬥鼇拜--一代聖祖初試鋒芒

康熙帝八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按照順治皇帝的遺詔,由四個大臣輔政。四個輔政大臣中,有一個叫鼇拜,仗著自己掌握兵權,又欺負康熙帝年幼,獨斷專橫。別的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就遭到排擠打擊。

清王朝進關後,用強迫手段圈了農民大片土地,分給八旗貴族,鼇拜掌權以後,仗勢擴大占地,強占好地,引起了地方官員的不滿。鼇拜誣陷這些官員大逆不道,把反對他的三名地方官處死了。

康熙十四歲的時候,終於開始親政了。這時候,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鼇拜發生爭執。鼇拜懷恨在心,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把蘇克薩哈處死。康熙不肯批準。鼇拜在朝堂上跟康熙爭了起來,大吵大嚷。康熙非常生氣,但考慮到鼇拜勢力實在很強,隻好暫時低頭,把蘇克薩哈殺了。

從那時開始,康熙皇帝變下定決心除掉鼇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這些少年個個長得健壯有力。康熙帝把他們留在身邊,天天練摔跤。鼇拜進宮,常常看到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禦花園裏摔跤,隻當是孩子們鬧著玩,一點不在意。

有一天,鼇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鱉拜像平常一樣無所顧忌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圍住了鼇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鼇拜雖然是武將出身,力氣也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練過摔跤的,鼇拜敵不過他們,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憑他大聲叫喊,也沒有人搭救他。

鼇拜被抓進大字,康熙帝立即要大臣調查鼇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鼇拜專橫跋扈,擅殺無辜,罪行累累,應該處死。康熙帝從寬發落,隻是把鼇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計除掉了鼇拜,朝廷上下都很歡欣鼓舞。一些原來比較驕橫不把康熙放在眼裏的大臣知道這個年輕皇帝的厲害,在他麵前都乖乖的聽話了。通過殺雞儆猴,,康熙在朝廷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

趣味連接:四輔政時期

康熙初年,四位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受先帝之命輔佐幼帝玄燁嗣承大統,為輔政大臣,史稱“四輔政時期”。

從康熙五年始,四大臣之間的爭鬥日益激烈。其中鼇拜與蘇克薩哈矛盾尖銳。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班行章奏,鼇拜均列首位。七月,蘇克薩哈不得已乞請守護福臨陵寢。鼇拜借機羅織二十四大罪狀,殺蘇克薩哈,為其擅權專政掃清了道路。

鼇拜專權蠻橫,結黨營私,以控製國家中樞。文武各官出其門下,內外用其私黨。凡事在家中議定,然後施行。鼇拜所為嚴重地威脅著皇權。康熙八年,玄燁親政後,智擒鼇拜下獄。和碩親王傑書等遵旨勘問,列其罪狀三十款,將他永遠拘禁,遏必隆也被革職鎖拿。同時清洗了鼇拜黨羽,四大臣輔政時期結束。

三藩之亂--康熙削藩引發的叛亂

三藩即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他們割據一方,恣意妄為,魚肉百姓,為當地民眾一大害,且又擁兵自重,成為清廷的心腹大患。

吳三桂有八旗兵53佐領,綠旗兵10營,耿、尚各有15佐領和若幹綠旗營,共計10萬多人,軍費開支“幾耗天下財富之半”;在雲、貴專橫跋扈,“用人,吏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庭聞錄》卷4)甚至向全國選派官吏,稱“西選”。耿、尚二藩也皆專擅一方,漸成尾大不掉之勢。

康熙初年,為了阻遏三藩勢力的膨脹,清廷命吳三桂交還大將軍印,停止用人題補權,但是隻能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三藩。聖祖親政以後,以三藩為三件大事之一,書宮中柱上,夙夜憂心,籌思鏟除之策。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尚可喜請求告老回遼東,以子之信襲爵,聖祖準其告老,令其撤藩回籍,但不準其子襲爵。吳三桂受其牽動,也假意請求撤藩。朝中為此發生爭論,多數大臣反對撤藩。聖祖認為:“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清史稿》卷269《明珠傳》)於是乾綱獨斷,毅然下令撤藩。

當年十一月,吳三桂聞撤藩令立即發動叛亂,殺巡撫朱國治,總督甘文焜自殺。自稱大元帥,發布檄文,以恢複中華為號召,揮兵攻入湖南。廣西、四川響應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