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明(1)(2 / 3)

趣味連接:馬皇後之死

馬皇後雖然人在深宮,但是很為國家大事費盡苦心。幾年之後,馬皇後身體撐不住了,於是病倒了,朱元璋和大臣們都心急如焚,四處求訪名醫,甚至希望得到仙藥,好讓皇後的玉體能早日康複。但馬皇後深知朱元璋的粗暴脾氣,她知道,如果醫生不能把自己的病治好,朱元璋可能會殺了他們。所以,她從來不讓任何醫生給自己治病,也不吃任何藥,就算朱元璋苦心勸說,馬皇後也不聽。她寧願自己病死,也不願讓一個好人無緣無故受到懲罰。

洪武十五年,這位賢惠善良的皇後離開了人間,終年五十一歲。

錦衣衛--明代專有的特務機構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一直就痛恨貪官汙吏,當了皇帝之後,他大力整頓貪官,對貪官汙吏的懲治采取了空前絕後的嚴酷手段。他設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專門對付貪官汙吏。這些錦衣衛無孔不入地鑽到各級政府部門裏去,打探官員的一切行為。隻要錦衣衛向朱元璋報告哪個官員有貪汙行為,他絕不手下留情。

錦衣衛是明朝時期的專有軍事特務機構,其全名為“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前身為朱元璋所創設之“禦用拱衛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時改製之“儀鸞司”與二年(公元1369年)時改製“大內親軍都督府”。他們直接聽命於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部份功能形同今製憲兵、國家安全局及總統府參軍長。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朝鮮萬曆之戰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

傳統意義上,錦衣衛三大特征為飛魚服,鸞帶,繡春刀。古人慣以朝廷鷹犬暗稱呼錦衣衛與東廠。

明朝前兩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於其出身的特殊性,對皇權的維護,以及對官吏的清廉要求有其他朝代所沒有的高度要求。這就使得錦衣衛“巡查緝捕”的職能無限度的擴大了。

一般來講,錦衣衛的工作隻限於偵察各種情報、處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遇到野心大、心腸狠的指揮使掌權,就會利用職務之便大肆地製造事端,既可以打擊異己,也可以作為自己升遷的政治資本。如成祖時的紀綱、英宗時的逯杲、武宗時的錢寧等,在他們掌權時,緹騎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處於他們的監視之下,對他們的命令隻要稍有拂逆,就會家破人亡,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中。北鎮撫司大牢中更是關滿了各種各樣無辜的人們,死於錦衣衛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計其數。更為可怕的是,整個明朝從始至終都籠罩在這種陰鬱的氛圍之中,這種無節製的濫捕極大地影響了皇帝與官僚機構之間的關係,使百官、民眾、軍隊與皇帝離心離德,難怪有人說明朝不是亡於流寇,而是亡於廠衛。

朱元璋本來想希望借助錦衣衛嚴懲貪官汙吏,雖然起到了震懾的作用,但始終未能將貪官現象根除。其實,根本原因在於缺少行之有效的機製來約束官員,僅靠嚴刑峻法不足以從根本上消除貪汙腐敗現象。

趣味連接:明代錦衣衛服飾

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恒以勳戚都督領之,恩廕寄祿無常員。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大漢將軍共一千五百七員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張廷玉之《明史》職官

太祖戮功臣--兔死狗烹的又一出慘劇

洪武帝朱元璋,白手起家,成為一代開國之君。他所建立的豐功偉績的確令人敬佩,但他濫殺功臣的殘暴行為,也一直為後世詬病。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等6人為公爵朱元璋還使皇室與功臣聯姻,如郭英之妹為朱元璋寧妃,馮勝、藍玉、徐達之女皆為王妃。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勳貴之子皆尚公主,與他結成了兒女親家。朱元璋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確保功臣忠心,鞏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傳祚無窮。

但是幾年之後形勢便發生了改變。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頒布《洪武青花執壺鐵榜文》,對文武功臣嚴加戒飭,嚴厲指責他們違法亂紀的行徑。這可以看作是朱元璋對驕傲放縱的功臣的一種警告,也是他們關係緊張的一個信號。可是好多功臣卻沒有察覺到這個危險的信號。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製作《資世通訓》,洪武十三年(1380)製作《臣戒錄》,警告大臣們如果對天子不忠、逾越禮製,將受到嚴懲。這些功臣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朱元璋已經將屠刀舉起。

很多功臣以前是朱元璋的老鄉,在戰鬥中出生入死,東征西討,為朱元璋奪得天下。待到朱元璋登基成為皇帝後,他們之間卻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製。這些功臣心裏也許難以及時適應這種改變,而朱元璋卻是一個多有顧忌的君主,自古以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數不勝數,於是朱元璋下手了。朱元璋之所以大開殺戒,史家通常認為是他為繼位者掃清障礙,永保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