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明(1)(1 / 3)

乞丐皇帝朱元璋--一個傳奇皇帝的曲折故事

作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又一位平民出身統一全國的君主。他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了空前強大的封建王朝--明朝。因為他年輕時曾做過乞丐,所以當了皇帝後,人們都稱他為乞丐皇帝。

朱元璋從小生活很貧寒,父母兄長均在災害中死去,孤苦無依,於是入皇覺寺為僧,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隻得離鄉為遊方僧。因其老朋友湯和給他寫了一封信,參加了起義軍,投靠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英勇無比,有攻必克。

25歲時,朱元璋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子興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北伐中發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來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朱元璋順應時代潮流,憑借其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對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澧關。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洪武元年【1368】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占通州。元順帝妥歡貼睦爾率後妃、太子和大臣,開健德門逃出大都,經居庸關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軍進入大都,元朝至此滅亡,蒙古在中國的統治結束,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

當了皇帝之後,朱元璋日理萬機,勤奮執政,是我國封建王朝中非常勤勉的帝王之一。由他開創的明王朝,是中國曆史非常強盛的一個朝代,很是讓中華民族為之驕傲。

趣味連接:珍珠翡翠白玉湯

有一年,朱元璋在外麵討飯,一個老太婆給了他一碗湯。朱元璋吃了感覺非常好吃,便問婦人這是什麼湯。婦人順口胡侃一句“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於是記下了。當了皇帝後,便要禦廚給自己做此道湯,但禦廚做的味道怎麼都不對。

後來在盱眙祖籍地找到了當年的老太婆,才知道這僅是一道用爛白菜、玉米粒、剩飯混在一起的“雜燴湯”。

“珍珠翡翠白玉湯”據說從此成為明朝禦膳裏的保留菜單。

大腳馬皇後--古代第一賢後

大腳馬皇後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平凡女子。她生於亂世,但很有膽識,在艱難逆境中,全力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屢次救朱元璋死裏逃生。做了皇後後,雖地位顯赫,始終不忘民間勞苦,不改勤儉本色,不變平民心態,時常用自己的言行規勸、影響朱元璋。她懲奸佞亳不手軟,扶良善鞠躬盡瘁,保忠臣機智靈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習堅決果敢,倡新風大馬金刀。朱元璋稱她“家有賢妻,猶國之良相”。她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清諸後乃至命婦民婦皆以其為楷模,爭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認的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賢後。

馬皇後是安徽宿州人,漢族,“有智鑒,好書史”,她早年喪母,被郭子興夫婦收養為義女。郭子興作農民起義軍元帥時,馬氏嫁給了英勇善戰的朱元璋。郭子興性情暴躁,氣度狹小,在別人挑撥下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飲食。馬氏非常著急,偷出剛出爐的熱餅,揣在懷裏給朱元璋送去,以至燙傷了胸脯。在朱元璋領兵征戰的年代,她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一次,與朱元璋敵對的陳友諒大兵臨城,不少官員百姓準備逃難。在人心慌亂的緊急時刻,馬皇後鎮定自若,“盡發宮中金帛犒士”,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歲月裏,馬皇後始終和他患難與共。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對馬皇後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采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後勸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殘忍,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借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後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製。馬皇後一直保持過去的儉樸作風,平日穿洗過的舊衣服,破了也不忍丟棄。並教導妃嬪不忘蠶桑的艱難。遇到荒年災月,她帶領官人吃粗劣的菜飯,以此來體察民間疾苦。

1382年(洪武十五年)大腳馬皇後病逝。臨終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

馬皇後死了之後,朱元璋和大臣們都非常傷心。很多大臣都得到過皇後的恩惠,受到過皇後的庇護,他們都為失去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而感到惋惜。朱元璋更是終生不再冊立皇後,以示對皇後的敬重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