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和《竇娥冤》--元朝民間生活的一麵鏡子
關漢卿是元代著名的劇作家,他從小喜愛音樂戲劇,會吹簫彈琴,還會唱歌跳舞。生逢其時,在元朝時期盛行創作元曲,於是一曲《竇娥冤》將他的名字傳遍了整個神州大地,也使其在"元曲四大家"中名列榜首。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後人便將他定性為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盡管對於創作曲子的環境而言關漢卿的確生逢其時,但是就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而言,他就生不逢時了。關漢卿所生活的元朝末年政治異常黑暗,社會動蕩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這也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許多現成的素材,他把自己親眼所見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悲慘遭遇寫入劇本,由於這種劇本來源於真實的生活,故而對當時不公平的元朝社會產生了極大的鞭笞效果。《竇娥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竇娥冤》裏的故事來源於民間一個名叫竇娥的婦女,她母親在生下她後不久便被病魔奪走了生命,她父親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費,便把她賣給蔡婆婆家做童養媳。沒想到蔡婆婆家的丈夫過早的拋棄了竇娥和蔡婆婆兩人離開了人世,留下她們兩人相依為命的生活。在蔡婆婆的村裏有個流氓叫張驢兒,見蔡家婆媳無依無靠,就跟他父親張老兒協商,企圖逼迫婆媳嫁給他父子倆。在竇娥的強烈反抗下,他們的企圖沒有成功,從此張驢兒便懷恨在心伺機報複。有一天,蔡婆婆病了要竇娥做羊肚湯被張驢兒聽到,他便偷偷地在湯裏下了砒霜想先致蔡婆婆於死地再逼竇娥成親。老天有眼,他這一惡行受到了懲罰:他的父親由於貪嘴而先於蔡婆婆嚐了一口羊肚湯,結果命喪黃泉。見自己的老子被自己投下的毒藥毒死,張驢兒為逼竇娥嫁給自己便反咬她投毒殺人,竇娥誓死不從,便和張驢兒一起見了官。那官老爺收了張驢兒的賄賂,以痛打其婆婆八十大板為由逼竇娥招認,為使年邁的蔡婆婆免遭毒打,竇娥隻好含冤將這件事攬到自己的頭上。於是,她被判處死刑。
關漢卿在《竇娥冤》裏描述了一副更為淒慘的畫麵:在臨刑前,竇娥對天發出了三樁誓願,一是頭落後一腔熱血全要濺在白練上,二要太陽炙烤下的六月降下大雪來遮蓋她的屍體,三是當地大旱三年。基於一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理念,在關漢卿的《竇娥冤》裏竇娥的誓願居然真的感動了天地。不僅她的一腔熱血全濺到白練上,而且六月大伏天氣在竇娥被殺之後竟然降下了大雪,接下來又大旱了三年。後來,竇娥進京趕考的父親中舉在京城做了官,竇娥的冤案最終得到平反昭雪,官老爺和張驢兒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趣味連接:《竇娥冤》
《竇娥冤》中記載竇娥在被斬之前還憤怒地呼喊出:“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其實也是關漢卿的呼喊,體現了不屈從於現實命運的浩然正氣。
馬可波羅東遊--世界新紀元的肇始
眾多周知,馬可波羅生於意大利威尼斯富商家庭,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在當時西方各國慕名來到元朝的使者、商人、旅行家中,他可謂是同類中的佼佼者。
傳說馬可波羅東遊是受到了父親和叔父的影響。據史料記載,公元1260年,他的父親和叔父到金帳汗國做生意,回國途中經過中亞細亞的布哈拉城,遇上了元朝的使臣。使臣便邀請他們一起去覲見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生性喜好遊曆的尼古拉兄弟當然欣然應允,於是跟著使者來到了上都,他們受到了忽必烈的熱情接待。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父在大都居住了一段時間便離開中國回了意大利。他們回家後,向馬可波羅講述了許多有關中國的神秘而又美好故事,這些故事引發了世界曆史的一次偉大變革--馬可波羅下定決心要跟父親和叔叔到中國。曆經三年半的艱難跋涉,他們終於在公元1275年到達元朝的上都。盡管這次的大漢不再是成吉思汗,但是他們仍然受到了現任大漢忽必烈的熱情接待,並封他們三人為榮譽侍從。憑著過人的聰明和智慧,馬可波羅學會了包括蒙古語在內的其他多國語言,再加上辦事細心、認真,所以忽必烈對他很信任並委任他為欽差巡視了元朝領域之內的很多地方,後來命他出使南洋。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在中國生活了整整十七年,他們奏請回到家鄉威尼斯,但是在忽必烈的熱情挽留下而沒有成功。經過另外一番漫長的等待,他們回家的機會終於來到了,公元1292年,波斯王伊爾汗向元朝求親,忽必烈選中闊闊真公主,命波羅父子三人作為侍從由海路護送公主到波斯,然後允他們回威尼斯。經曆三年海上的顛簸生活,他們終於把把闊闊真護送到了伊爾汗國,回到了家鄉威尼斯。不幸的是,馬可波羅的家鄉威尼斯正與熱那亞發生戰爭,作為一名有報複的青年,馬可波羅應征入伍投入了戰鬥。公元1298年,也是一個值得後人紀念的年份,馬可波羅兵敗被俘。與他同時被俘的還有一位叫魯思蒂謙的作家,馬可,波羅便在獄中將自己在亞洲的豐富見聞講給魯思蒂謙聽,興趣所致,魯思蒂謙便將這些見聞記錄了下來,於是聞名世界的《馬可波羅遊記》便在監獄裏誕生了。這本書一麵世,立刻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文明的熱情向往,從此為數眾多的歐洲人、阿拉伯人頻頻出使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