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獨行西域三萬裏5(1 / 3)

8、奎屯一喬爾瑪一0公裏一鞏乃斯一巴侖台一庫爾勒一若羌第四次翻越天山,終於看到了絕走的瓦乙景,然而惡劣的路況使人不免焦慮,即將開始的羅布泊穿越也顯得倍加沉重。

第四次翻越天山,我選擇了獨庫公路。

早就聽說了獨庫公路已經斷路,而且年內根本不打算修好,這個狀況導致這次新疆的行程需要走些回頭路。

也知道這路上沒有加油站,需要出發時把油加滿,但是大意啊,總以為在出城的路上會有加油站的,誰知出城沒有多遠就向南走上了那條已經失修的獨庫公路。山,雄偉挺拔的山,離我們越來越近,但是,加油站卻遙遙無期,而車上的油,昨天加滿後已經跑了100多公裏了。我自能心裏暗自祈禱,讓我盡快見到加油站吧。

如果問我再到新疆來,首先會走哪條路,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獨庫公路。

這條路即是217國道,起點是北疆的奎屯,而終點到南疆的庫車,全程562公裏,沿途翻越數個險要的大阪,經過巴音布魯克草原,以最近的距離,由北到南穿越了天山。在修建了10年後,於1983年全線貫通,124名軍人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喬爾瑪有為他們建造的紀念碑,但是,即使時至今日,這條路由於沿途地質情況複雜,因滑坡,水毀而經常斷路。

通常險要的山路上,一定有好風景,獨庫公路沿途的風景,是我所見過最壯麗的路上風景。不論是開始翻越依連哈比爾尕山時峻峭荒涼的陡崖和深壑,還是海拔3400米的哈希勒根達阪壯麗的一覽群峰白雪連綿,不論是喀什河穀濃鬱欲滴的翠綠,還是那拉提草原上繁星般的羊群,都那麼令人瘋狂陶醉。一日之內,竟然看盡了天山腹地最美的各種風景。

在哈希勒根達阪的防雪走廊下,我們看見了頑皮可愛的小雪貂,在喀什河穀翠綠的草地上,我們看到了成群的駿馬,在那拉提草原,我們看到繁星般的黑頭羊,哈薩克牧民在陽光下暢飲,麵對如此美景和生活,除了暢飲還能如何報答真主的恩賜。

0公裏是217國道和218國道的交彙處,幾間房子裏在供應簡單的飯食,從這裏離開獨庫公路,東行上2l8國道,風景變得秀麗,而道路開始變差,年久失修的碎石路布滿大坑,路遇新建的加油站卻還沒有油供應,當天色暗下來的時候,路況變得更差了,茫然中隻能這樣開下去。

終於在一個破爛的彎道上,油箱徹底空了,好在後備箱裏還有一桶備用油,在寒冷的夜風中,瑟瑟發抖地,我們把油加上繼續前進,不知道前麵還有多少路程,在冷風陣陣的寒夜中,小切如同一頭獨狼,在荒涼中前進,前進。

黑暗中不知走了多少時間,終於開始見到村落,在漫長的期盼中,到達巴輪台,見到正規的加油站,一口氣把油加滿,聯係上已在庫爾勒定好房間等我們的清咖等人,然後繼續向庫爾勒挺進。

明天,我們就要出發前往若羌集結,開始穿越羅布泊的行動,漫長的等待和準備終將有所回報,但是此時此刻,我仿佛已經平靜如水,至少表麵上波瀾不驚,上萬公裏的獨行旅程之後,我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我了。

昨晚到1點多才到達庫爾勒,先期到達的兩輛車分別是切隊同伴老河和老牧,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老越野者了,還有清咖姐姐,長途活動的忠實參加者。天線Tx已經飛回北京,老河作為這次穿越活動的組織者,一直以來,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雖然切隊活動都是自願參加,組織者不收取任何費用,完全是采取AA製的形式,再有,凡是參加活動的人都對自己負責,在這樣的共識之下,老河的擔心也是有理由的,畢竟首先他是活動的發起者和參加活動的人中年紀最大的一個,其次,我想他的很多擔心來自我這裏,他總是擔心我的駕駛技術不能應付羅布泊的路況,而我又執意要參加,我這個沒太多越野經驗的家夥不敢在他麵前誇口說自己一定沒有問題,但是我想我能夠完成即將來臨的一切,讓他們看我的表現吧。

在喀納斯河邊遇到的開豐田4500從西藏阿裏下來的深圳小夥子四五,也來到了庫爾勒,而另外參加行動的大切都已經通過315國道到達若羌。

昨天的顛簸,把一根後減震器完全損壞,在修理廠更換,和老河,老牧一起檢查車輛,當然是他們幫我檢查。我的車一切正常,但老牧的車變速箱外殼漏油,需要更換外殼,尋找配件用了不少時間,更換配件也要耗費很多時間,老牧有點心疼車,猶豫不決。我和老河都勸他更換外殼後還是參加行動,都等待了這麼遠,豈能未出師,先退縮。

經過商量之後,決定老河、我和四五先行趕往若羌與大切們彙合,老牧和清咖留下修車,一旦能夠有把握修理好,再來追趕我們。

就這樣,老河帶著向導一車,我和阿東一車,四五和他的博美犬豬頭餅一車,我們簡單進餐後向若羌進發。

在老河的指揮和帶領下,我們以穩健的速度前進..終於和夥伴們在一起了,雖然天氣蒼茫,兩邊的沙漠和胡楊都不能顯現出美麗的一麵,但是即將開始的穿越行動叫人既期待又迷茫。而我好像反而放下心來,畢竟我不是孤單一車了,和夥伴們在一起,我不用再擔心什麼了。

道路不錯,路的左邊是羅布荒原,右邊是塔克拉瑪幹沙漠,蒼茫的荒灘即使是20多天來幾乎天天見到的景象,可是現在對我們來說卻感受非常,我們即將去穿越一個廣闊的原野,那裏有什麼在等待著我們呢?

若羌的會師,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激動,大切們兀自激動地講述著他們穿越“可可東裏”的途中發生的險情趣事,相比之下,我們小切和四五的豐田4500倒像是烏合之眾,這樣說也不為過,畢竟我們的確是剛剛彙合,而大切們已經同行多日了。

今年的“十·一”,是萬眾穿越羅布泊的“十·一”,非常巧合地,連電台都組織了百人穿越羅布泊的活動,盡管我們的行動難度可能比他們稍大,但是羅布泊的現況已然不像以往那麼險惡了,所以說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被剝奪了真正探險的權利。

9、若羌一米蘭一羅中鎮一羅布泊湖心一哈密

想像中艱辛的羅布泊穿越終於開始了,長久的焦慮和準備似乎就是為了運一刻的到來。

早上9點多,老牧連夜趕到,大家補給之後,出發向羅布泊進發。列隊行車,感覺就是不一樣,一個月來一直獨行,頭一次和組織在一起,此時的我比任何時候都要輕鬆,再不做開車出事的夢了。

即將進入羅布泊的共有7輛車,3輛小切,分別由老河,老牧和我駕駛,3輛大切,由老單、驪軒和“撒旦的秘書”駕駛,一輛4500,由四五駕駛,老河作為頭車,帶著向導老孫走在最前麵,老牧其次,他們都是四缸小切,然後是我的六自小切,四五居中,後麵是3輛v8大切,老單斷後。電台使我們保持聯絡並且保持說笑,車隊在布滿石子的315國道上行駛,拉起一陣炯塵,時速可達80公裏,雖然算不上壯觀,但也頗有氣勢。

很快到達米蘭鎮,進米蘭前有大約30公裏是很好的柏油路,這是進入羅布泊之前給我們最後的安慰。米蘭鎮很舊,農業銀行的招牌還是繁體字的。

進入羅布泊前必須經過米蘭遺址的檢查站,文物和環保兩個管理係統都在扯皮和鬥心眼,耽擱了很久終於通過。進入荒漠,米蘭古城的遺址散落在塵土路邊,土坯和蘆葦做成的牆,佛塔,一切和以往見到的破城子差不多。

進入石子戈壁和沙子戈壁,深深的土坑,顛簸的路麵,荒涼的風景,就是這條路的全部。由於事先了解到羅布泊內的路況,所以這一切對已經經曆了不少惡性路麵的我們沒有任何懸念。

進入戈壁30公裏,天色已經漸晚,在紅柳包下紮營造飯。很快揀來不少梭梭柴,飯後生起篝火,吃西瓜蜜瓜,完全是休閑腐敗遊的樣子。

這一帶還有不少沙丘和紅柳包,並且生長著不少梭梭之類的植物,紅柳包就是一些沙丘,裏麵夾雜著不少紅柳樹幹和樹枝,事實上,這樣的紅柳包的形成要經過萬年以上,他們是綠洲的墳墓,他們證明著這裏在很多年前曾經是長滿紅柳的樹林。物換星移,羅布泊已經幹涸,她周圍曾經綠洲的地方也早就成為荒漠,巨大的羅布荒原曾經吞噬了多少文明的痕跡啊!

天空沒有什麼星星,昏暗的銀河模糊不清,四野黑暗伸手不見五指,闃然無聲,這可能是最安靜的地方了。

我們很快撿來不少梭梭柴,轉眼就升起一堆篝火,夜晚的戈壁灘越來越寒。

早上有人發現了野獸的足跡,它曾經在我們的篝火周圍觀察過,還發現了灰白色的糞便,裏麵有尚未消化的白色的碎骨,假如這樣的荒原上還能生活著野生動物,即使是狼這樣的猛獸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拔營時難免會車陷沙地,不過不嚴重,在大家的指導下,我把車前後扭動,最後“撒旦的秘書”發話說我來幫你開吧,:我欣然同意,阿東認為是很好的沙地脫困教材,可惜沒能錄下來,驪軒的車也因為沒有拔掉用電器而消耗了電瓶存電不能啟動,經過大家幫助很快脫困。

離開營地,先是布滿石頭的戈壁灘,這樣的地方通常都會有風淩石,於是經常下車揀“玉”作為消遣,大塊的石頭在熱脹冷縮作用下進裂成為石片或者小石頭,小石頭在風沙的吹蝕之下,光滑圓潤,變成了玉石一般漂亮,還有像假山一樣剔透的小風淩石。大自然就是這樣在漫長的時光中不斷改變著世界上的一切,海可枯,石原來也是可以爛的,人的心是可以不變的嗎?!

過了充滿沙土的地帶,經過修路人曾經住過的工棚,進入一個叫做“死人坑”的地方,地貌開始發生變化,沙漠和戈壁不見了,路邊的地勢沒有任何起伏,全是和春耕後翻起的土地一般,實際上我們此時已經進入了羅布泊的湖盆地區,四周翻起的土地都是幹涸的鹽沼,實際上是很硬的鹽堿殼,所謂的路是用推土機推出來,然後再用壓路機壓實,寬度隻容一車通過,路邊是堆砌的鹽堿塊,路麵堅硬而且極度坑窪不平,從這裏開始,嚴酷的羅布泊開始考驗我們了。

幹涸的湖盆裏,鹽堿殼經過熱脹冷縮之後自行翻漲起來,堅硬如同鋼板,有的地方如同風暴經過的湖麵在一刹那間凝固,鹽堿殼的波濤足有半米多高,樣子猙獰可怖,有的地方則如同微風下的漣漪,有的地方就如事先想像的那樣,隻是一些深深的龜裂。環顧四周,風景四周完全沒有變化,平坦而死寂的湖底,如同外星球一般,沒有任何生命的痕跡。

道路顛簸程度似乎並不很大,可是車速也無法提高,隻能以40公裏以下的時速前進。驪軒和“撒旦的秘書”看到一條向西的岔路,於是他們憑借著車好裝備齊全,加上穿越難度比想像的減少了太多,希望尋求更多的刺激,他們企圖由岔路上去樓蘭探險,但:是行進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離大部隊越來越近,最後竟然和我們殊途同歸。大家幸災樂禍:“歡迎一起去樓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