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拉薩一納木措一拉薩一北京
納木鍺邢亙古不變的聖湖之水,請你洗去我心中的煩憂!大昭寺前的金色的高原夕陽,請你盈暖我麻木冷卻的靈魂!
上一次來西藏,雖然是走的青藏線,卻因為隊長一意孤行,沒有去成納木措,成了心頭一直的遺憾,這次雖然沒有計劃,卻意外發現去納木措已經不象當年那樣困難了,從拉薩包車一天就可來回。
昨天一到吉日旅館,就去看留言板,很快發現一個去納木措的留言,很快聯係到對方,一個曾姓年輕人和他的女友小周,還有一個北京來的男孩,剛好拚一輛豐田62。不過,到了晚上小曾來電話說北京男孩高原反應嚴重,去不了了,問我3個人拚車是否能接受,我很痛快地接受了,總比我自己去要好多了吧。
司機達瓊師傅是很有經驗的,那台豐田62估計車齡在10年以上,師傅的駕駛也是很保險的,總是覺得他開的太慢,如果是自己開車,早就一溜煙兒了。
青藏線已經和上次來時不一樣了,路平滑的像緞子,新建的鐵路路基總是伴隨在旁,反過來走這條路感覺大不一樣,大約季節不同也有很大的關係吧。,
慢有慢的好處,一個轉彎處,就見一輛Rodeo翻在路邊,幸好是山的一邊,不過是翻在排水溝中,人都沒事,已經從車裏爬了出來,在路邊打電話,於是對我們的司機師傅感謝有加。
越往北走,天氣愈加陰沉,原來的麗日被烏雲遮擋,藏北草原籠罩在陰沉中,遠處的雪峰也變的陰暗,烏雲漸重,特別是西邊一帶,遠處山邊顯然是在雨雪之中。達瓊師傅說,可能看不見納木措了。
帶著沉重的心情到達了當雄.在路邊的簡易廁所頂風如廁,滋味大不如在雪山上舒服。不少越野車爭先恐後地超過我們,撲向通往納木措的土路,衝向烏雲密布的大山。比起以往曾經走過的路來說,現在去納木措的路相當平整。過了收費口,開始上山,果然山上開始下小雪,風很大,但是安坐車中,絲毫沒有恐懼,隻是擔心不能看到美麗的湖景。
翻過山口,眼前鋪展開壯闊的風景,納木措露出藍色的一角,仿佛在召喚我們,湖邊尚存白色的冰雪,即使很遠,也能看出白浪滔滔,如同大海。其實,從看見納木措到接近她,還要有相當長的時間,沿著納木措湖邊向南,繞行到紮西半島。雖然天氣不佳,但烏雲已不再濃厚,狂風不斷地把烏雲吹走,而湖的另一邊,烏雲又繼續生成,跟隨狂風漸漸接近,逐漸又將湖邊的雪山遮住,光線瞬息變幻,湖水的顏色也變幻不定,忽深忽淺,天氣不好另有不好的好處,比起晴空麗日下經典納木措的樣子,晦明變化中的納木措更加神秘莫測。
遙想當年,斯文·赫定千辛萬苦之後到達西藏,泛舟橫跨大湖與步行繞湖半周的大隊人馬彙合,那經曆誰人能比?他才是真豪傑。這湖如同天海般,望不見盡頭,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而湖邊的確仍有殘留的冰堆雪柱,狂風撲麵,驚心動魄,人幾乎站立不穩,這風景怎一個壯闊了得。
紮西半島上巨大的合掌石令人感覺渺小,而雪山下那廣闊的湖麵,讓合掌石也要自慚。獵獵風中,風馬旗在見證著滄海桑田。
而半島的另一麵,背風處的湖麵呈現出深邃蔚藍,沉靜而遼遠,同樣望不到邊。納木措變換的容顏,深深吸引著旅人,在這樣的景色麵前,每每要做的,是內心在割舍的劇烈鬥爭,自然美景隻能欣賞,隻能逗留,卻不是讓人類來占有的。
湖邊的瑪尼石是很特別的,渾圓的暗紅色石頭上,鐫刻著白色的經文,密密麻麻的經文如同圖案,賦予了石頭新的質感,如此濃烈的色彩和這曠野上浩瀚的大湖相得益彰。
歸程是困倦的,大約是高原反應的緣故吧,顛三倒四地坐著睡覺,卻比躺在床上來的徹底,終於在一片冰雹中開離土路,駛上了平坦的大道。
簡單功略:
行:包豐田62,3個人每人330元。這個價格可能是貴的。從拉薩出發大約4個小時到達納木措湖邊。當然自駕車時間另計。幾乎什麼車型都能去,見到不少別克凱悅,估計奧拓也可以,能開過青藏線的車都行。
食:納木措邊有食堂,幾乎什麼都能吃到,價格略貴,也可選擇方便麵,或自帶食品,能喝到熱的酥油茶。
衣:5月初天氣還挺冷,尤其是遇到壞天氣,羽絨服當然最好,至少要有抓絨衣褲,風很大,即使天晴也是如此。
住:湖邊能住帳篷,有人專門在此過夜,體會月黑風高的日子裏電閃雷鳴的恐怖感覺。自帶帳篷一定要抗的住大風大雨,湖上氣候變幻不定。
PS:納木措邊沒有廁所,以天地為屋吧,或者幹脆少喝水。
我躺在吉日旅館的小房間裏,牆上是手工的彩畫裝飾,雖然房租比以前漲了20塊,但是單衝這些彩畫,就已經讓我滿足了。
我躺在吉日旅館房間的床上,回顧自3年前第一次西藏之行至今的旅行經曆,2001年5月或者6月的一天,剛剛學會上網不久的我在搜狐旅遊上看到這樣一條征同伴的啟事:5個北京男士,年齡在30~40之間,計劃在7月19日駕車出發去西藏,征年齡在25歲以上,有經濟能力的女士2~3人為伴,費用AA製。
比起那些曖昧的征友啟事來說,這個啟事十分實際而貼譜,特別是對女伴年齡和經濟能力的要求,更讓我覺得可靠。從來沒有和陌生人一起出去旅行的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給聯係人偶得佳作打出了電話,因為我一直在等待一個駕車進藏的機會。
一次偶然心動造就了成功的旅行,更為我帶來了幾位知心朋友,雖然沒有再和他們一起旅行過,但這次旅行的同伴後來都成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朋友,這一次大膽的出行,從此改變了我的生活,白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地以旅行作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這是蟄伏在我心靈深處由來已久的願望。
3年來,我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著工作和旅行的時間表,爭取在有限的生命中盡量多地看到我所想看到的,體驗到我想體驗的,旅行已經超越了業餘愛好,工作僅僅成為了謀生的途徑。回顧3年來的遊蹤:
時間是那麼有限,而目的地卻一個接著一個。但是每個所到之處,都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出遊,都力圖深入當地人的生活,睜大我的眼睛,去探詢新奇美麗的世界。
午後拉薩的陽光是那麼燦爛,躺在吉日的小床上是那麼的放鬆和舒適,剛剛回到藏地時的興奮已經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平和安詳的心情,就像這午後令人癱軟的陽光,但是我躺不住了,我要去八角街,在和Js的鬥智鬥勇中,捕捉瞬間的虔誠,等待藏獒小分隊的部分成員從珠峰歸來。
這天早上一起床,就奔了紮基寺,坐落在北郊的財神廟。一下車,所見就如耳聞,廟門口都是賣白酒供品的攤子,花8塊錢買了兩瓶白酒,2塊錢買了兩條哈達,1塊錢一捆煨桑用的樹枝。樹枝很多,由賣樹枝的幫著拿到香爐邊,由自己送上火堆,我比較喜歡香柏煨桑的味兒,曾經有一段時間一回憶起大昭寺門前的煨桑味就心馳神往,恨不得馬上回到拉薩去,而我的好友風聲Tx就受不了那個味兒。賣煨桑枝的阿佳說:“柏枝是康巴用的,我們藏族喜歡這個。”她指著另一種類似高山杜鵑枝的樹枝說,我入鄉隨俗的各要了些,比大昭寺後門的阿媽給的多多了,心想拉薩人把自己和康巴劃分得真清楚。
財神廟有個挺方正的院子,一間正殿和一間偏一點的殿,正殿中外間左邊供奉著財神,不是黃財神,是個年老男子的樣子,表情相當生動。隨大家排隊去拜,送上白酒,哈達和供養,執事喇嘛把白酒都倒在一個桶裏,每天估計有很多裝滿混合白酒的桶運出寺廟。殿的內間供奉大量金碧輝煌的佛像,護法象等,不少是雙修身,非常漂亮,中間有個師傅在念經,見我舉起相機就很高興地讓我照相,我說你留下地址我可以給你寄過來,他用藏語表示不懂,讓後麵一個年輕些的喇嘛和我說,那個年輕喇嘛正在收供養錢,並給供養人發放相應的哈達和領巾。,他可以寫一手好漢字,但是非常靦腆,被我照相的是強巴龍多大師,在寺裏排在第三四位,而他本人甚至有點不好意思讓我給他照相,照過之後送了我一條紅色的領巾,囑我戴在頸間,我很得意的整天戴著。
財神廟的院子除了兩間佛殿以外,周圍是兩層的僧舍,彩畫很鮮豔漂亮,有點像德格的那個佛學院的院子,幹淨,清雅,快樂。門口管開光法物的大叔根本是無為而治,一直念經不止,有想請法物的,隻管自己挑選,然後舉起向他示意,他報個價錢就繼續念經,自己把錢放在桌上的紙盒裏,然後自己找贖。全過程是自助性的。於是挑了一條馬頭明王的金剛杵,和幾條毛線編的墜子,見到他們用來做鑰匙鏈,裏麵裝了青稞粒粒的。
兩間佛殿都有二層,而且是連通的,看到一個北京來的女孩在求簽問婚姻,可是解釋的喇嘛完全用藏語,有個當地的女孩翻譯過來,隻言片語中聽說說的都是關於工作的事,並沒有婚姻,隻好又回去問,半晌才出來又有另一番解釋,並說此簽上吉,那個女孩一臉茫然,我看著她心想:還好,我還不想求簽問婚姻。依愚見來看,在財神廟求簽問婚姻本身即是不明智之舉。不過,從二層可以望見布達拉宮,而且有二鹿聽經做前景,雖沒有大昭寺那麼旺的香火,但清淨舒展卻也是不錯的,加之頭天晚上下了雪,周圍山頭都是白色,景色比起夏天來更加清朗。
出得財神廟來,剛好有去小昭寺的小巴,花兩塊錢兜兜圈子看看拉薩新麵貌也是不錯。小昭寺其實就在吉日斜對麵大藥房那條巷子裏,不知為什麼把路都翻成坑窪的土路,路邊都是賣藏族老百姓日常用的東西,這是我特別喜歡的。
小昭寺門朝東,果然沒有很多朝拜的人,雖然也有磕長頭的,也沒有什麼廣場,周圍建築很近,顯的簡陋和逼仄。隨著稀稀拉拉的人進去,竟還是沒有人來要票。大殿也分為兩進,外間牆根竟有十來個看上去是台灣人的中年信徒在打坐,神色都很嚴肅,半閉著眼睛,煞有介事。看慣了藏傳佛教僧眾教俗合一的態度,見到這樣嚴肅正經的場麵竟然覺的很不協調。
跟隨信眾參拜美麗的佛像,應該是釋迦牟尼8歲的等身相還是12歲的,記不住了,總之拜就是了,可以把頭貼在他身體側麵的錦袍上,許願。這樣親近佛是何等快樂的事,比打坐好多了,我喜歡,左邊右邊各貼了一次。
從小昭寺趕去西郊的空指取了機票,遠遠地看看哲蚌寺,真如米堆一般。回去剛好去藥王山,在山南邊加油站旁有個胡同,一個很慈祥的老爺爺席地在做紅泥金漆的擦擦。我湊過去看,就有個40來歲的漢子來當經紀人,讓我每個出1塊錢,我想給老爺爺拍照,他竟然擋著不讓,老爺爺都沒有意見,還笑嘻嘻地看著我呢,這讓我很不受用,起身想走,其實心裏很想照顧老爺爺的生意,一個轉經的阿媽拉著我進了胡同,她漢語不錯,說裏麵還有很多賣擦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