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不可忽視的潛在社交禮儀(2 / 3)

②在一般情況下,應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之後,再把女士介紹給男士。

③應先把年輕的、身份低的介紹給年長的、身份高的,再把年長的、身份高的介紹給年輕的、身份低的。

④在一般情況下,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先把低者介紹給高者,先把年幼者介紹給年長者,先把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

⑤同級、同身份、同年齡時,應將先者介紹給後者。

⑥介紹時,要把被介紹者的姓名、職銜(學位)說清楚。

⑦向雙方做介紹時,應有禮貌地以手示意。手向外示意時手心向外,手向裏示意時,手心向著身體,身體稍向介紹者。切勿用手指劃,更不能拍打肩膀或胳膊。

⑧介紹雙方姓名時,口齒要清楚,說得慢一些,能讓雙方彼此記住。

(2)掌握介紹的方式。

由於實際需用的不同,為他人作介紹時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①一般式。也稱標準式,以介紹雙方的姓名、單位、職務等為主,適用於正式場合。如:“請允許我來為兩位引見一下。這位是賞色公司營銷部主任劉小姐,這位是新鵲集團副總陳麗苑小姐。”

②簡單式。隻介紹雙方姓名一項,甚至隻提到雙方姓氏而已,適用一般的社交場合。如:“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潘總,這位是許董。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③附加式。也可以叫強調式,用於強調其中一位被介紹者與介紹者之間的關係,以期引起另一位被介紹者的重視。如:“大家好!這位是兄弟公司的業務主管汪先生,這是小兒江辰,請各位多多關照。”

④引見式。介紹者所要做的,是將被介紹的雙方引到一起即可,適於普通場合。如:“OK,兩位認識一下吧。大家其實都曾經在一個公司共事,隻是不在一個部門。接下來的,請自己說吧。”

⑤推薦式。介紹者經過精心準備再將某人舉薦給某人,通常會對前者的優點加以重點介紹,適用於比較正規的場合。如:“這位是練國華先生,這位是淩雲公司的雷淩雲董事長。練先生是經濟博士,管理學專家。雷總,我想您一定有興趣和他聊聊吧。”

⑥禮儀式。是一種最為正規的他人介紹,適用於正式場合。其語氣、表達、稱呼上都更為規範和謙恭。如:“張小姐,您好!請允許我把廣州致遠公司的執行總裁王棟先生介紹給你。王先生,這位就是上海凱進集團的人力資源經理張明敏小姐。”

注意介紹時的細節。

①介紹者為被介紹者作介紹之前,要先征求雙方被介紹者的意見。

②被介紹者在介紹者詢問自己是否有意識認識某人時,一般應欣然表示接受。如果實在不願意,應向介紹者說明緣由,取得諒解。

③當介紹者走上前來為被介紹者進行介紹時,被介紹者雙方均應起身站立,麵帶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視介紹者或者對方,態度要注意。

④為他人做介紹時,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應當注意:介紹家人給他人,一般不加稱呼。如家裏來了很多客人,一般是把晚到的客人介紹給早到的客人,如果來賓甚多,那麼主人不必一一介紹,隻要介紹附近的客人們認識就行了。向父母介紹客人時,應先把客人介紹給母親。

⑤不論在什麼場合,自我介紹要做到自然大方,講到自己時可將右手放在自己左胸上。不要慌慌張張,毛手毛腳,不要用手指指著自己說話,介紹時的表情應該坦然、親切、大方,眼睛應該看著對方或是大家,不可麵紅耳赤,顯得不知所措或者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⑥在自我介紹中既要表現出自信友好和善解人意,又要力戒粗俗。如果與別人認識不到3分鍾,就向人家訴苦、發牢騷,甚至粗話連篇地罵街,必定醜化了自己的形象。

⑦在自我介紹之後開始交談中,主動做自我介紹的一方要對對方談起的一切都表示出耐心和興趣。不要隻把對方當成一聽眾,隻顧自己誇誇其談。

⑧介紹完畢,被介紹的雙方應該互相以禮貌語言向對方問候或微笑點頭致意,可說“很高興認識你!”等,這種客套話是需要的,但不要太過分;像“不勝榮幸”、“幸甚幸甚”等就過於單調幹巴和做作了。

(1)懂得串門做客的學問。

常到朋友家做做客可以加強聯係,這類溝通是很有必要的,但卻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串門做客的學問。免得落個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①串門的學問。

學問一:串門應把握適當的時機,如果你在別人最忙的時候去串門,別人肯定不會有心與你交談,有時甚至會引起反感。如果你在別人休息、會客或急需安靜的時候去串門,亦常常會引起不愉快。一般來說,串門應避開別人進餐、午休等時間;你拜訪老人,應注意時間不要過晚、過長;你到朋友家應先問一下主人是否有約會,你到“以文會友”的朋友家,應留神對方是否在趕寫稿件。

學問二:應尋找合適的地點,交談並非局限於家裏,可以另擇合適的處所,或邊散步邊談。

學問三:適當選擇對象,要注意選擇和自己誌趣相同的新的活動圈子和對象。

學問四:方法應高雅文明,串門如能先給對方打個招呼,征得同意,效果就會好得多,有些人串門喜高談闊論,影響鄰居和家人休息,會使人產生反感,既不向老人問好,也不知起坐禮儀,這些都有損以禮待人、以德會友的傳統。此外,串門應盡量避免討論他人、搬弄是非,力戒庸俗低下的交往。

②敲門的學問。因為某事到同事或朋友家拜訪時,敲門是做客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掌握正確的敲門方法,對每一位拜訪者來說也是自己學識、修養、風度的一種表現。

學問一:敲門時輕輕敲過三下後,要耐心等待。敲門聲的節奏不宜太快,更不要連續、重力地敲個沒完。

學問二:若是拜訪住單元樓房的人家,在敲門的同時,呼喊一下被訪者的名字更好。

學問三:當敲過幾次門而沒人來開時,應想到被訪者家中可能無人,就不要繼續再敲了。

學問四:如果遇到敲錯門的事情,應馬上禮貌地向對方道歉,說聲“對不起”,切忌一聲不吭,毫無表示地扭頭就走。

(2)用餐禮儀很講究。

餐飲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中國餐飲文化很豐富,中國人熱情好客,很講究餐飲禮儀。遵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禮儀規範,在餐桌上有許多應注意的禮儀,而這些禮儀常被忽視。

①就座和離席。

禮儀一: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座。

禮儀二: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坐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

禮儀三: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禮儀四: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禮儀五: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台入座。

禮儀六: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②餐巾的使用。

禮儀一:餐巾主要防止弄髒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禮儀二: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

禮儀三: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係做腰帶,或掛在西裝領口。

禮儀四: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③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禮儀一: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禮儀二: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禮儀三:在餐桌上不能隻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禮儀四: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禮儀五: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肴。

禮儀六: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禮儀七: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禮儀八: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係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衝涼。

禮儀九: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禮儀十: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禮儀十一: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禮儀十二: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禮儀十三: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慪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