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哥不是個傳說(1 / 2)

初,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親死,式有少弟,弟壯,式脫身出分,獨取畜羊百餘,田宅財物盡予弟。式入山牧十餘歲,羊致千餘頭,買田宅。而其弟盡破其業,式輒複分予弟者數矣。是時漢方數使將擊匈奴,卜式上書,原輸家之半縣官助邊。天子使使問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習仕宦,不願也。”使問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無分爭。式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順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於人人!無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於邊,有財者宜輸委,如此而匈奴可滅也。”使者具其言入以聞。天子以語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而亂法,願陛下勿許。”於是上久不報式,數歲,乃罷式。式歸,複田牧。歲餘,會軍數出,渾邪王等降,縣官費眾,倉府空。其明年,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卜式持錢二十萬予河南守,以給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貧人者籍,天子見卜式名,識之,曰“是固前而欲輸其家半助邊”,乃賜式外繇四百人。式又盡複予縣官。是時富豪皆爭匿財,唯式尤欲輸之助費。天子於是以式終長者,故尊顯以風百姓。

--《史記》卷三十《平淮書》

卜式,河南洛陽人氏,主要從事種田、畜牧工作。

起初,卜式父母去世了,留下卜式和一個弟弟相依為命。等到弟弟慢慢長大,可以獨立門戶的時候,卜式就與弟弟分開過。父母為他們兄弟倆留下了點遺產,卜式作為哥哥,分家的時候隻要了家中養的一百餘頭羊,而將家裏所有的田地、房屋和財物都全部給了弟弟。

卜式與弟弟分家之後,自己帶著這一百餘頭羊上山,開始了他的創業史。卜式牧羊十餘年,收獲頗豐,一百餘頭羊十年間變成了一千多頭,有羊就有錢,卜式創業成功了!與卜式相對的是他的弟弟,當初分家的時候卜式將家裏的財產都給了弟弟,但是十年時間弟弟卻搗鼓破產了,所有家產全部敗光。卜式回來後不能看著弟弟流落街頭,於是又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財產分給弟弟一部分,如此這般的事情重複了好多次。一個是從無到有,一個是從有到無,這就是二者的差距,這也可以看出卜式的不俗之處,卜式有著不同凡常的頭腦與智謀。

卜式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自己主動入山十年,其間與外界幾乎割斷了聯係,十年後帶著一群羊重出江湖,那麼,這十年他是怎麼生活的?他是怎樣從無到有聚積財富的?這都是一個謎。《史記》中記載的另外一件事情似乎可以略微透露點信息。後來漢武帝任命卜式做郎官,卜式不願意做,武帝便勸說他:“我的上林苑中有羊,但都不是很肥壯,想要你去飼養它們。”一聽這話,卜式很高興,在天子眼皮底下幹起了他的老本行。自然,卜式這個中郎官就有點與眾不同,他的官服是布衣草鞋,專職工作是牧羊。在上林苑待了一年多,羊長得很肥大,而且繁殖也快,數量增加了不少。武帝路過時看見上林苑羊群的變化,對卜式稱讚有加。卜式說:“不隻是牧羊是這樣,治理百姓也是同樣的道理。按照時令放養羊,不好的羊立刻趕走,不使讓一隻壞羊危害一群羊。”武帝認為卜式是奇才,就任命他為緱氏縣的縣令來考驗他,看看他這套“牧羊哲學”在現實中有何實際效用,結果緱氏縣的百姓對他評價很高,認為他是個好領導,可以帶領大家致富,走向新時代。後來又調為成皋令,治理漕運,成績顯赫。如此看來,卜式哥確實不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