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劉邦的心聲(1 / 1)

高祖常繇鹹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五年)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甲午,乃即皇帝位為汜水之陽。

(五年五月)高祖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九年)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十二年)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後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麵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劉邦,字季。按古代兄弟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看,他應該排行第四。但史書中沒有記載他還有個三哥,所以一般都認為劉邦排行第三,人稱劉三。

劉邦少時不事農事,遊手好閑,經常受到父親的訓斥。他有兩大愛好:喜嗜酒,好美姬。劉邦是個美男子,如何好色史無詳細的正麵記載,喝酒倒都是不給錢的。這時的劉三,就是一個無賴。不知為何,後來混了個泗水亭長之職。起用劉邦,可能是出於以暴製暴的考慮吧!

於是劉邦有了經常到秦都鹹陽出差的機會。有一次,他看到了秦始皇的巡遊隊伍。場麵宏大,氣勢威嚴,讓撅著屁股跪在路邊的劉三開了眼界,喟然長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一聲長歎正是他心聲的真實表達,一個“當”字,活脫脫勾勒出了劉三的誌向,對於權力的無比垂涎與豔羨。

劉邦在押解勞役去驪山途中,在勞役大都逃之夭夭的無奈之下,被迫揭竿。他雖然沒有多少軍事指揮才能,但他善於用人。韓信也曾說劉邦“善將將”。張良、蕭何、韓信都在劉邦的器重之下為漢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項羽麵對秦始皇巡遊隊伍也發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感歎,但劉三以“咱倆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煮你的老爹,不要忘了分我一杯肉湯”的無賴做法,最終勝項羽而出。

在尊其為帝的呼聲中,劉三忸怩作態,推讓三次,在故作極不情願狀中,坐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劉邦此時的那番話語,實在是十足的虛偽與矯情,不過也開了後世汲汲篡權、卻又矯揉造作的先河。

未央宮落成大典,太上皇慶祝壽辰。劉邦借機追問他爹,“看看我的產業比我二哥如何”。此番話語,既是對早年他爹訓斥他不務正業的耿耿於懷,更是功告垂成後耀武揚威的表達。在群臣的大笑與高呼萬歲聲中的太上皇,不知該是如何的尷尬。這是劉邦真實的心聲。

高祖還鄉,不乏炫耀。與舊日酒友的高歌與熱淚盈眶卻也真實表達了從一個無賴到漢朝大帝的感慨,這其中的艱辛也許隻有劉邦自己知道。

病重之際,拒絕就醫,那一番天意的表達雖愚昧但也是一七尺男兒的剛烈寫照。隻因如此,《大風歌》才會傳遍帝國。

劉邦的發跡史雖包含太多的偶然,但與他懷大誌、善將將、重情意是分不開的。有道是,天道酬勤。天道也酬誌、酬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