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的進攻確實被高大的城牆阻擋了,魏國軍隊為最後的生存而戰,戰鬥一度陷入僵持之中。王賁並沒有不計代價地強攻,而是祭出水淹戰術。說到以水淹城,這還是晉國人首創的呢,當年知瑤決河水淹晉陽城,開創了這一全新的戰法。現在秦軍卻把這種戰術用來對付魏國人了,黃河、大溝水的大堤被決開,奔騰的河水灌入大梁城內。魏國人在最後的抵抗中,表現得相當英勇,他們堅持了整整三個月。
三個月後,被水長期浸泡的城牆轟然崩塌了一角,秦軍湧入城內,魏軍再也無力抵抗了。王賁占領了魏國王宮,俘虜並處死了魏王假。可是魏王假的小兒子卻失蹤了,下落不明。
不斬草除根,秦王嬴政心裏不痛快。很快,一道旨令下達到了魏國:“有捕獲魏公子者,賞金千斤;敢於藏匿者,誅九族。”盡管魏國公子隻是個孩子,但隻要他活著,就可能是反秦的一麵旗幟,所以他非死不可。賞懸令張貼在城牆上,有人看到了,跑去跟魏公子的乳娘說:“發財的機會來了。您聽說了嗎?隻要舉報公子的下落,就可以得到一大筆賞錢呢。您是公子的乳娘,一定知道他躲在哪了。”
這位乳母鄙夷地望了他一眼,答道:“我不曉得公子躲在哪裏,就算知道,我也不會說,大不了就是一死罷了。我為人家養育孩子,要是不能保守秘密,那就是怕死,就是背叛。我聽說忠誠的人是不會背叛的,勇敢的人是不會怕死的。既然我把孩子喂養大,是要給他生命,而不是要奪他生命。我不能自己苟且偷生,而讓公子一個人死。”
其實乳母知道公子藏在哪兒。她偷偷地帶著公子,逃到荒無人煙的沼澤地。可是後來他們還是被出賣掉了,出賣掉他們的人,是前魏國大臣,如今他們為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出賣少主。很快,秦軍追到沼澤地,包圍了公子及乳母住的小茅屋,往裏麵放箭。乳母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擋住小公子,身中十二箭而死。當然,小公子也沒能躲過噩運,他同樣被射成刺蝟狀,並被割下頭顱,到秦王那裏交差了。
世人都想生而富貴,卻不知生於沒落時代的貴族公子,下場卻比常人還要可憐,回想一下荀子所說的“癘人憐王”的故事,難道不是事實嗎?這就叫命運無常。
魏國滅亡了。秦滅六國,是從滅三晉開始的。韓、趙、魏都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晉國分裂之前,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秦國在強晉的壓製之下,根本無法向東跨出一步。晉國的分裂給了秦國向東發展的機會,並為秦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分裂後的三晉,雖然各自也有過輝煌時代,但是畢竟力量分散了,而且三國纏鬥不休,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終於讓秦國有機可乘,並最終將這三個諸侯逐一擊破。
繼王翦滅趙後,王賁又滅了魏國。王氏父子在秦國軍界的地位,誰可撼動?秦王嬴政不得不承認,他是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本想讓李信取代王翦,削弱王氏的勢力,豈料李信如此不爭氣,竟然大敗而歸。慘痛的失敗終於令秦王嬴政清醒了。
看來薑還是老的辣,事實證明王翦是對的,得請老將出山。秦王嬴政雖是個喜怒無常的人,但他不是那種剛愎自用、死不認錯的人。為了請王翦出山,他放下君主的架子,親自前往頻陽拜訪老將軍,一見麵便說道:“寡人沒有聽將軍的話,李信果然被打敗了,令秦軍蒙受恥辱。如今楚軍乘勝收複失地,向西逼近秦國的邊界了。將軍您雖然有病在身,可是難道忍心拋棄寡人嗎?”
王翦欠了欠身體,對秦王說:“老夫病得厲害,恐怕是沒法帶兵了。”看來王翦是在找借口,不願意出山。為什麼呢?他不僅有非凡的軍事才華,對政治也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在君主眼中,將領不過就是一個工具罷了。需要用的時候,君主甚至會卑躬屈膝來討好;不需要用的時候,他就把會你視為潛在的敵人。秦國的白起是什麼下場,趙國的李牧是什麼下場,這兩位曠世名將都不得好死;就算廉頗下場比上述兩人好一點,也隻能客死他鄉。如今王翦滅了趙國、征服了大半個燕國,他的兒子王賁滅了魏國,父子倆就是秦國軍界的頂梁柱,可謂是“功高震主”啊。更重要的是,秦王對他早有戒心了。秦王讓李信去攻打楚國,未必就是認定王翦“老矣”、“怯矣”,而是不想讓王氏父子獨霸軍界。王翦對此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卸去所有軍權,裸退回鄉,一點也不貪戀權力,寧可過閑雲野鶴的生活,避免掉到政治的旋渦裏。這是一個聰明人的智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