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有這麼一種印象,認為刺客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高手,翻牆越壁,如履平地。可事實並非如此。武藝高強者,絕不意味著內心強大。在中國曆史上,許多著名的刺客其實武藝很平凡,比如春秋時代著名刺客要離,就是個弱不禁風的人,卻刺殺了天下第一勇士慶忌。若論武藝,荊軻恐怕不如秦舞陽。秦舞陽十三歲就殺人,被公認為燕國勇士,可見是好勇鬥狠的角色。可是秦舞陽的內心,遠不如荊軻來得強大。他捧著地圖匣子,跟在荊軻身後,每爬一級台階,他都感覺手腳發軟,額頭滲出汗滴,恐懼的念頭不斷湧出來,身體不停地顫抖,無法控製住這種害怕。
可是荊軻卻像往常那樣自然,步伐穩重而有力,沒有流露出一絲驚慌。這已經不僅僅是超凡的勇氣了。我們都知道緊張是什麼東西,也都經曆過緊張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出現,往往是我們所無法控製的,盡管我們可以不斷對自己說“別緊張、別緊張”,可是身體就是不聽使喚。當然,我們麵對的情況,與荊軻所要麵對的,那是不可相提並論的。他麵對的,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個人,這個人的強有力,即使在兩千多年後也是得到公認的;他身陷敵國的心髒地區,四周都是衛兵把守,這裏就是龍潭虎穴。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懷揣著刺殺的陰謀,卻能麵不改色心不跳,這種強大的內心,是罕見的。
荊軻走入殿中,獻上樊於期的人頭,驗證無誤後,接下來應該是要獻上燕國地圖了。可是這個時候,站在殿門之外的秦舞陽臉色大變,他的四肢控製不住地抖動著,神情恐慌。秦國的大臣們一瞧,這什麼使臣啊,緊張得這等模樣。荊軻注意到了,便回頭看了一眼秦舞陽,對他笑了笑,緩和一下緊張氣氛,然後上前向秦王道歉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野鄙人秦舞陽,從來沒見過天子,所以心裏害怕而緊張,希望大王不要見怪,讓我們能順利完成出使的任務。”
由於害怕,秦舞陽差點露餡了,還好荊軻十分巧妙地化解了秦國君臣的懷疑。可是這麼一來,原先製訂的計劃不得不更改了。
在太子丹的計劃裏,秦舞陽是刺殺行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也許還是主要的行動人,因為藏有徐夫人匕首的那個匣子,便是在秦舞陽手中。依照次序,荊軻獻上樊於期人頭後,應輪到秦舞陽獻上地圖,到時翻開地圖後,他立即取出匕首,憑借高超的武藝,劫持秦王。倘若劫持不成,便把秦王當場刺死。這時在大殿之上,荊軻與秦舞陽兩人離秦王最近,兩個打一個,勝算是相當大的。
可是從一開始,荊軻對秦舞陽就不太放心。太子丹隻以武藝來挑選刺客人選,他不知道比武藝更重要的是膽力。荊軻原本要等待一位朋友,一個在關鍵時刻能鎮定自若、不失方寸的朋友,但太子丹像催命鬼一樣催他上路,隻好勉為其難地把秦舞陽派上場了。
在生死決戰開始前,秦舞陽膽怯了,他渾身發抖,連裝地圖與匕首的匣子也拿不穩了。秦王嬴政雖然感覺到有些奇怪,可是他根本沒想到這兩個人居然會是刺客,一點也沒往那方麵去想。所以他隻是對荊軻說:“你把秦舞陽所持的地圖取來吧,寡人看看。”
荊軻從秦舞陽手中的匣子裏取出地圖,雙手捧著。這幅圖有點沉,因為裏麵暗藏一把兵器。武器已在手裏,從這裏走到秦王麵前,一定不能慌亂,荊軻神色自若,沒有半點異常。其實他心裏在盤計著一個問題:究竟是劫持秦王呢,還是直接殺了他呢?
根據事先的計劃,劫持秦王顯然比較好,隻要把秦王當作人質,縱有千軍萬馬也不敢輕舉妄動,隻要出了王宮,帶著人質上了馬車,一路向東,誰也不敢阻攔。這是最佳方案,有秦王當人質,諸侯國就可以跟秦國討價還價,這也是荊軻等人唯一可以生還的辦法。但是劫持的難度比較大,在秦王根本沒防備的情況下,突然拔出匕首襲擊,殺死秦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這麼做隻是刺死一個暴君,對天下大局不可能有重大影響。
劫持還是刺殺?荊軻已經沒有時間來細細想這個問題了。
他捧著地圖走到秦王的案前,地圖是卷起來的,他把地圖慢慢地展開,隻見圖上畫滿著山川河流的記號,秦王看了不禁拍案叫好,這張圖可太珍貴了。荊軻仍然不緊不慢地展開地圖,已經翻到地圖的末尾了。突然間,圖窮而匕首現!秦王感到眼前有一道刺耳的強光,分明是一把鋒銳的匕首閃閃發亮,他大吃一驚,出於本能身子往後一仰,雙手縮回來,這是躲避偷襲的下意識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