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秦滅六國(4)(3 / 3)

就在這個時候,荊軻右手抄起匕首,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這時滿堂的人都嚇得驚叫起來了,誰也沒有反應過來到底怎麼回事,隻見荊軻抓著秦王的袖子,匕首向前插去。倘若荊軻狠狠插下去,秦王恐怕就此斃命了。可是很明顯,荊軻這一刀,並沒有使出全力。在案台之上,隻有他與秦王兩人,荊軻在那個時候,認為自己可以力擒秦王,所以這一刀隻是虛招。秦王與荊軻之間,畢竟還隔著一個案幾,就這麼個小東西的阻擋,讓秦王脫身了,他奮力後退,掙脫荊軻。荊軻不是拉著秦王的衣袖嗎?但這個絲綢製的衣服,華麗卻不結實,秦王一退後,荊軻一扯,結果袖子給扯斷了,秦王掙脫了。有時我們不得不感慨,許多微小的細節可能改變整個曆史。如果秦王穿的是結實的衣服,那麼就不容易掙脫得掉,就可能被荊軻劫持了。這一幕太快了,坐在下麵的大臣們一時間都不知怎麼辦,隻呆呆地看著這出戲的進展。

秦王掙脫荊軻後,馬上就要拔出腰間的寶劍,可是這把寶劍平常就是佩著玩的,說白了就是個裝飾品,他哪裏想得到有一天能用得上呢?這把劍太長了,秦王還得邊跑邊拔,情急之下,竟然拔不出來。

這時荊軻跳過案幾,猛追過來,秦王隻得繞著柱子走,跟荊軻玩捉迷藏。這時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秦王一刻也不敢分心,甚至連喊一句“衛兵”的空閑也沒有。在大殿之外,有精銳的衛兵,全副武裝,但問題是,沒有秦王的命令,誰也不準進殿。就算大殿之內殺得熱火朝天,衛兵們也不能動,這就是秦國的規矩。那殿上不是還是一幫大臣嗎?沒錯,是還有一幫大臣,但這些人都不準帶武器,赤手空拳,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被嚇呆了。

這時的秦王實在沒有機會去罵這些蠢蛋大臣,保命要緊啊。他那把長劍一直拔不出來,而荊軻手中可是有一把匕首的。幸虧秦王平日也算練過點拳腳,反應還頗為敏捷,沒讓荊軻逮住。呆若木雞的大臣們開始緩過神來了,侍醫夏無且畢竟是學醫之人,反應速度還算快,他腰間綁了一個藥囊,情急之下拿來當武器了,把藥囊往荊軻身上扔過去。荊軻沒看清飛來的是什麼暗器,一閃身躲過去了,但就這工夫,下麵有人喊道:“王負劍,王負劍。”意思就是從背後把劍拔出來。

這一招果然有效。趁荊軻躲避藥囊那片刻時間,秦王把劍推在背後,右手往肩後一抄,抓住劍柄,往上一拉,唰的一聲,寶劍出鞘了。

秦王長劍在手,而荊軻仍然隻是小匕首,盡管匕首很鋒利,但要刺中秦王已經很難了。有一件事荊軻可能始料未及,那就是秦王的武藝比他估計的要厲害得多。剛才秦王是赤手空拳,現在是長兵器對短兵器,底氣更足,揮劍主動進攻。荊軻的武藝怎麼樣呢?隻能算一般,一把小匕首怎麼敵一柄長劍呢?在交戰中,秦王猛然一擊,一劍砍在荊軻的左腿上,荊軻一踉蹌,摔倒在地。

受傷不輕!荊軻知道無法生擒秦王了,他把匕首奮力向秦王擲去,隻要鋒利的刀鋒在皮膚上劃出一絲血跡,秦王也會中毒身亡。可是荊軻這一記飛刀,沒有準頭,沒有扔中秦王,扔中秦王身旁的銅柱,“叮”一聲,匕首掉在地上了。這時秦王飛身上前,舉劍連刺,在荊軻身上戳了八個窟窿。

荊軻知道任務失敗了,他身上血流如注,站不起來了,隻能倚著柱子。這時下麵的那些秦國大臣才紛紛上前,而殿門外的衛兵奉命進來了,那個嚇得半死的秦舞陽也被抓起來了。這時荊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把所有人嚇一大跳。笑聲過後,他坐在地上,衝著秦王怒罵道:“今天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將你生擒、劫持,逼迫你簽訂條約,以回報太子的知遇之恩。”

從荊軻死前的最後一句話,也可以得知,刺秦的失敗,並非他沒有機會結果秦王的性命,而是企圖活捉秦王。可以說,荊軻的這一決策是行動失敗的主要原因。如果秦舞陽能正常表現,合兩人之力,製服秦王,那是有可能的。但是在秦舞陽已經出局的情況下,荊軻仍然幻想生擒秦王,這成功的機會就大大降低了。

聽了荊軻的辯白後,秦王更加怒火中燒,馬上令衛兵上前,你一刀我一戟,把荊軻捅得像馬蜂窩。也有一些史料稱荊軻是被肢解而死,活生生地砍成幾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