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周王朝勢力萎縮,中央政府失去統帥天下的力量的時候,長江中遊的楚人則更加強大起來。與當初周人沿著渭水逐漸東移一樣,楚人沿著長江也逐漸東移,開始進入中原勢力邊緣。
楚人信服命運而周人信仰祖先
楚人和周人不屬於一個民族,楚人很有可能是苗裔的一支後人,所以他們有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屬於自己的文化和語言。舉個例子,楚人把“吃奶”說為“穀”,把“老虎”叫作“於菟”。因為語言的關係,周人說楚人是“說鳥語的人”。而且楚人很崇拜火神,所以祝融是楚人崇拜的偶像;而周人崇拜的是農神,神農就是他們的偶像;楚人信服命運,而周人信仰祖先。在中原地區擁有政府機構數百年甚至千餘年之時,楚人大都還生活在一個原始部落裏,他們的生活貧困,經濟落後。關於這一點,楚人也很爽快地承認自己的落後,他們甚至還以蠻族自傲。楚人最開始是居住在今湖北省西部一帶,後來才隨著長江遷入東麵的丹陽(今湖北枝江)。在公元前8世紀90年代,楚人的勢力已遠遠超出了漢水,直抵淮河。這是一個新興的強大團體,他們人口眾多、團結一致,而且個個驍勇善戰。當楚人的勢力終於出現在漢水、淮河之上時,它已經可以威脅到任何一個封國,它的強大讓每一個封國都難以單獨抵禦。
楚人中出了一個英雄叫熊通,在後來魏昌寫的《楚國史》裏有一句令人振聾發聵的話:“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這正是熊通之言。遠至公元前704年,熊通發出了與周分廷抗禮的第一聲大吼:“王不加位,我自尊。”他自立為楚武王,並以自己的蓋世之功在荊楚大地刮起一陣狂風。後來,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春秋荊楚第一王”。
一、弑侄自立開疆拓土
偉大的楚武王熊通,於公元前760年左右出生。當時,周王朝因為少數民族犬戎的入侵,使得鎬京殘破不堪,不得不遷都洛邑,從而進入西周時代。周王朝曾經嚴謹的“禮樂”製度在西周時已漸入崩潰狀態,中原各列國之間水火不容,刀劍相見,爭城奪地的事已是家常便飯。楚君(中原稱其為楚子)蚡在這一時期裏,也以武力“啟濮地,征陘隰”,不斷擴展著自己的勢力,夯實著國家的發展根基。
熊通下令捕殺蚡蝐之子
公元前741年,蚡年老病逝,楚國的君位本來是要傳給君主的兒子的。但是蚡的弟弟熊通卻在這個時候發動了宮庭政變,毫不手軟地占領了楚國的都城丹陽,下令捕殺蚡之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兒,熊通從此自立為楚君。在中國人的認識裏,所有的以下犯上,弑君自立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但是,讓我們掀開幾千年的曆史麵紗,客觀地從曆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正是這樣的血腥政變改寫了楚國的曆史,也改寫了中國的曆史。熊通執政以後,楚國便迅速發展起來,它崛起於江漢流域,直至後來飲馬黃河,問鼎中原。
熊通自立國君之後,一方麵著手安撫楚國的貴族,另一方麵大力抓經濟的發展。熊通很快就贏得了國人的擁戴,他鞏固好自己的政權以後,利用王兄創下的“甚得江漢間民和”的有利形勢,開始積極地向周邊開拓疆土。他爭取到了莫敖、屈瑕以及大將鬥伯比、鬥廉的支持和幫助,開始向濮人主動發起進攻,“始開濮地而有之”,勝利占有了今川、鄂交界處的廣大地區。後熊通又率兵北伐鄀國(今湖北宜城縣西南),還乘勝追擊,越過了鄧國(今河南省鄧州縣),一直遠伐到了地處南陽盆地的申國和呂國。
事實上申呂兩國與楚國相距遙遠,即使是現在來看,要在短時間到達兩國也是非常不便的,而在兩千多年前,這更需要無比的決心和氣魄。申呂兩國麵對楚國氣勢洶洶的入侵無力抵抗,隻能向大周天子求助。麵對周王朝派出的大量聯軍,為了避免本國的損失,熊通考慮再三,決定先放棄攻占申、呂兩國,但是在他回國途中,又順路攻占了於商武丁時代建國的權國(現湖北荊門馬良鎮)。就這樣,漢水流域中下遊地域基本上被楚國吞並。
二、僭號稱王會盟諸侯
強盛的楚國經常北上侵犯其他國家,中原各個國家都為此而惶恐和苦惱,周桓王更是坐立不安。這個時候,鄭莊公有了自己的舉動,鄭莊公身為王朝卿士,也曾有過“掘地見母”的佳聞,他不能對這樣赤裸裸的威脅坐視不見。於是,鄭莊公抓緊時間聯絡了蔡國在“鄧”相會,蔡國是在江淮流域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國家,他們共同商討對付楚國的辦法,在這次會麵中約定,隻要楚軍敢再主動北犯,他們就以蔡侯的名義聯絡中原其他國家,聯合出兵共同禦楚。
可是“鄭蔡會盟”並沒有約束住日漸強大的楚國的手腳。此時的楚國政治經濟穩定,國勢蒸蒸日上,而同時的中原列國卻是一片混亂與蕭條,晉、陳、衛、宋、魯等國家先後出現弑君自立的內亂情況,國內你爭我鬥的兼並戰層出不窮,這些國家根本無視楚國的迅速發展,隻顧自己的眼前利益。鄭國曾經以春秋初霸自居,它與周王朝的關係也是非常緊張的,由最初的“周鄭交質”到後來的“周鄭交惡”,最後還發展了一場在公元前707年的“周鄭交戰”:這次戰爭中,周桓王親自率領陳、虢、衛、蔡等國的軍隊共同征討鄭國。但是在葛之戰中,鄭國將王軍打得落花流水,而且周桓王還被一箭射中,這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大打折扣。知道這個消息後,一直對中原政局作壁上觀的楚君熊通驚喜萬分,他用自己敏銳的政治眼光看到了解除“漢陽諸姬”對楚國的束縛,擺脫周王朝的大好機遇出現了,他密謀策劃,蠢蠢欲動,準備徹底地大幹一場。